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治病”还是“制病

小朋友的鼻过敏、气喘越来越多,看完底下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努力考虑,假如你承受这样的医疗,到底是在“治病”,还是在“制病”?


治疗感冒,卫生署的规范答案只要:“请多休息、喝水、洗手,少去公共场所”,但是台湾四处林立的医疗院所,却视而不见的开出一大堆的“感冒药”。


美国、加拿大的医师,看感冒从不开药的,只会叫你回家休息、多喝水,自然产生抵御力。真实不舒适时,才叫你自行去OTC(开架药局)买缓解感冒病症、剂量很轻的成药。


医界都很分明:“感冒是由病毒惹起,基本无药物可对立”。


当感冒病毒在空气中漂浮,有些抵御力较差的人,就会被传染上。这时,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防卫系统)会先来应战,同时会呼叫第二线的特异防卫系统(抗体)来辅佐。身体制造抗体约需七天的时间。抗体还未产生前,第一道防线一定要先撑着,用鼻塞来阻挠、用流鼻涕来黏住病毒,用打喷嚏、咳嗽等各种方式来驱逐病毒,这就是第一线非特异性防卫的形式。


鼻塞、流鼻涕这些病症固然会让身体不舒适,但是没有鼻塞、流鼻涕这些防线,病毒就会势如破竹。第一道防线撑个七天,等抗体制造出来,身体就能够反攻了。人类就是用这样的机转,不时制造抗体,才干和病毒共存了几万年。


如今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感冒药”,到底是怎样治感冒的。


所谓治感冒的“感冒药”,不外乎是下列这些成分:


1,止痛退烧药:身体用发烧来对立病毒,退烧反而对身体不利。

2,假麻黄素——一种鼻充血解除剂——用来接触鼻塞。


3,抗组织氨:阻止鼻涕分泌,减少鼻涕。


4,镇咳祛痰剂:压制咳嗽,减低痰的黏性。


5,气管扩张剂:解除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扩张气管。


6,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从以上看来,西药感冒药的成分,主要是抑止感冒时的病症,没有一种成分是针对感冒病毒的。事实上,感冒药对入侵的病毒是“一筹莫展”的。感冒解除鼻塞、抑止鼻涕、镇咳、祛痰、扩张气管、退烧,都只是“治本”,基本无法“治标”。又,当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被这些药瓦解后,身体放弃了初步的抵御力,病毒就随便进入。外表上感冒不舒适的病症解除了,以为病好了。事实上,身体的自然防卫系统形式被毁坏,抵御力就愈来愈差,下次被感染的时机就越大,病况就会愈来愈严重。


说更分明些,当身体在鼻腔的第一道防线被“感冒药”瓦解后,防线只好退守气管,气管的防线再被气管扩张剂瓦解,就再退至支气管与肺泡,这时肺泡的微气管平滑肌全面收缩、关门,呼吸更不顺畅,气喘就是如此发作的。


美国、加拿大的医师深知此理,所以很少开感冒药,假设患者感冒的病症真的不舒适,就倡议到OTC买剂量很轻的成药,这样身体还能保有局部的抗药才能。但是在台湾,很多医师开感冒药是“照三餐吃,吃七天”,开得越重,越受欢送,生意越好。以至还有小道音讯传播着:某某医师的感冒药特别有效,他人治不好的,一定要找某某医师才行。对这种传播,内行的人不由要合理疑心:“难不成这是个特地类固醇的医师?否则,感冒何来特效药?”


卫生署很分明“感冒是由病毒惹起的,基本没药可对立”。所以只能呼吁“多喝水、多休息”,历来没有说过“感冒要吃药,以免加重病情”。但是很多医师滥用感冒药在“制病”,还成为主流;不开药的医师,反而不易生存。民众在这方面却是不知的。卫生署是不是应该对民众做更多的卫教、保健常识的宣导及教育?更应该有位全民追求久远安康的正确措施,而非只是喊喊几句话而已,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