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25日科讯网
  公元4世纪中叶,中医药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遂成为今天日本的“和汉医学”。此后1000多年中,和汉医学一直是日本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和汉医学的地位被西医学从法律上取代。直到20世纪60年代,汉方制剂才又作为“一般医药品”出现于市场。1976年,日本政府正式批准在医疗保险药价目录中收载汉方制剂,被收载的称为“医疗用医药品”。也就是说,明治维新后,和汉医学在日本中断近百年。
  
   1976年,厚生省批准和汉医学进入医疗保险后,日本汉方制剂生产与日俱增。今天,日本生产的汉方制剂仍为张仲景的210个处方,其中147个被批准为“医疗用医药品”,可以在医院中使用,其余63方为“一般用医药品”,相当于OTC药品。
  
 1990年,日本厚生省规定,只对取得西医资格者授予汉方诊疗资格,换言之,日本和汉医师没有法定地位。日本迄今为止没有一所正规中医药高等院校,仅1982年开办了一所明治针灸大学。1991年,日本与北京中医学院合办的“北京中医学院继续教育日本分院”是日本中医药唯一的最高学府。也就是说,日本的政策是废医存药,汉方制剂由西医大夫辨病使用而非辨证使用,日本80%西医大夫都使用过汉方制剂。  
  
 不能说日本在运用现代科学研究小柴胡汤方面没有下功夫,事实上,日本对小柴胡汤按西医药的研究思路进行的临床与药理研究,特别是对其治疗肝病的研究,可谓广泛、深入,而且系统、全面,手段亦十分先进。因此有学者认为,从现代已知的药理学立场与方法出发,常难以阐明中药的疗效机理。但从中医辨证立场看,小柴胡汤不可能适用于所有肝病患者,也不可能适用于某一患者病程的始终。换言之,现代药理学研究结论很难成为汉方制剂或中药临床应用的唯一标准。因此,小柴胡汤事件的出现绝非偶然,系日本废医存药、中药西用、汉方应用对病而不辨证的必然结果。中国医药报  徐亚静   慧科提供
 小柴胡汤事件: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的津村顺天堂制成了小柴胡汤颗粒制剂,同时有地滋教授发表了“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刹时间在日本引起不同凡响。小柴胡汤成了畅销药,舆论认为日本汉方走向现代化。短短的几年里,津村顺天堂便成了日本乃至世界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巅顶。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不断爆出小柴胡汤有副作用的新闻,1991年4月日本厚生省向医师、药剂师下达了要注意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的通告。1994年1月~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结果津村顺天堂1997年破产,2000年津村顺天堂社长津村昭被判刑3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