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种以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为主证的非关节性风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FMS发病占总人口的2%,发生于所有年龄、种族群体和文化背景[1]。临床以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为主,还可能伴有晨僵、疲劳、睡眠障碍、自觉肢端肿胀、麻木、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头痛及尿频尿急等症状。中医治疗FMS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笔者现将近年来有关FMS的中医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F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丧失恢复性睡眠、神经生化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失控、局部组织因素、机体创伤、病毒感染和精神因素等有关。FMS属中医学痹证中周痹、肌痹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认为风、寒、湿邪合而致病是痹证形成的机制。然《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笔者认为本虚乃是发病之根源。因此,FMS是一个既有外因——风、寒、湿邪,又有内因——脏腑亏虚、正气不足、阴阳失调[2],是内外因素合而为病。
  2 治疗   西医治疗FMS包括2个方面:首先是心理治疗,即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负担,解除其焦虑、抑郁症状;其次是药物治疗,主要应用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经循证医学验证,阿米替林是理想药物[3],但存在副作用多[4,5]、长期疗效不理想[6]等缺点。此外,体育锻炼、按摩对FMS是有益的[7]。中医从整体观念入手,辨证施治,以除湿通络、调肝理气养血、交通心肾等为治则,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2.1 针灸治疗
  2.1.1 辨证取穴 王维祥等[2]辨证取穴(气血亏虚型取脾俞、胃俞、足三里、解溪、曲池、合谷;心肾不足型取关元、肾俞、太溪、心俞、神门;气滞血瘀型取膈俞、委中、血海、合谷、三阴交;风寒阻络型取曲池、外关、风门、腰阳关、关元;肝郁脾虚型取阴陵泉、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太冲)治疗FMS 42例,并与针刺相关压痛点治疗37例及阿米替林治疗39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78.38%,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辨证取穴法优于刺激压痛点的针刺疗法及阿米替林的药物疗法(P<0.05)。李俊等[5]采用针刺(取穴:压痛点配合辨证取穴,气血亏虚取脾俞、足三里、太冲;肾虚取关元、肾俞、心俞、太溪;气滞血瘀取血海、委中、三阴交、合谷、膈俞;风寒阻络取曲池、外关、关元、风门、腰阳关)加电脑中频治疗FMS 23例,并与阿米替林治疗23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95.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口干5例,咽痛3例,便秘5例,治疗组出现晕针反应1例。针刺加电脑中频综合治疗FMS与口服阿米替林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王寿彭等[8]辨证取穴(根据精神神经方面表现分4型:心血亏损型属心经、心包经、小肠经;阴虚火旺型属肾经、膀胱经、任脉;脾胃不和型属脾经、胃经、三焦经、大肠经;肝胆火旺型归肝经、胆经、肺经。均取井穴和输穴)为主加阿是穴、阳陵泉治疗FMS 28例,并与阿米替林治疗28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6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2 以背部腧穴为主 郭莹等[9]采用背部透穴法治疗FMS 19例,取督脉、膀胱经第1、2侧线由上而下分段刺入,对照组19例予阿米替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友贵[6]针刺肝俞、脾俞、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阿是穴治疗FMS 34例,并与阿米替林治疗30例对照观察。1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2%,对照组有效率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有效率67.6%,对照组有效率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辨证针刺的远期疗效较西药稳定。管汴生等[10]针罐结合治疗FMS 28例,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1、2侧线及华佗夹脊穴,分组沿皮透刺,每日1次,隔日在针刺部位走罐。结果:总有效率89.3%。姚庆萍等[11]以调督通脉法针刺治疗FMS 30例。取穴:腰俞、腰阳关及对应夹脊穴、命门及对应夹脊穴、至阳及对应夹脊穴、大椎及对应夹脊穴、百会、神庭、气海、关元、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冲、曲池、内关、合谷。肝郁脾虚配肝俞、脾俞;寒湿阻络配外关、丰隆;气滞血瘀配膈俞、委中、血海、次骨羽人彡;气血亏虚取脾俞、胃俞;心肾不足取肾俞、心俞、神门、太溪。对照组30例予阿米替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中药治疗
  2.2.1 从肝论治 以疏肝解郁为主治疗FMS的方法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丁和义[12]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FMS 22例。结果:总有效率95.4%。陈东亮[13]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FMS 27例。结果:总有效率81.15%。杨同广等[14]用丹栀逍遥散加香附治疗FMS 33例,并与阿米替林合芬必得治疗17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傅红卫等[4]采用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的中药(柴胡、酸枣仁、郁金、白芍药、远志、茯神、虎杖、石菖蒲、龙齿、牡蛎、刘寄奴)治疗FMS 21例,并与阿米替林治疗21例对照观察。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3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说明疏肝解郁活血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证是有效的、可行的。
  2.2.2 祛风湿、镇痛 侯美玲等[15]从抗炎镇痛、免疫抑制及镇静的思路出发,采用正清风痛宁(青风藤提取物)治疗FMS 23例。结果:总有效率86.9%。郑春雷[16]采用祛风散寒、补肾养血活血的独仙子汤(独活、威灵仙、制马钱子、竹茹、松节、防风、续断、骨碎补、桂枝、白芍药、炮穿山甲、地龙、全蝎、当归、乌梢蛇)治疗FMS 96例。结果:总有效率91.7%。
  2.3 针药结合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体现了中医疗法的多样性和互补效果。赵清燕[17]用针灸配合越鞠汤加减治疗FMS 15例。取穴:肝俞、脾俞、血海、内关、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药物组成:制香附、川芎、栀子、神曲、川楝子、延胡索、丹参、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白芍药、炙甘草等。结果:总有效率93.33%。戴京璋等[18]针刺肝、胃、心经穴位及背俞穴为主配合纤维肌痛合剂(黄芪、当归、柴胡、桑枝、合欢皮、鸡血藤、郁金、茯苓等)治疗FMS 197例。结果:总有效率67.5%。
  2.4 其他疗法 史灵芝等[19]运用八针透刺法沟通表里经、调整相邻经脉治疗FMS 40例。取穴:昆仑透太溪、合谷透鱼际、太阳透丝竹空、阳陵泉透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内关透外关、鱼腰透阳白、风池透风府。结果:总有效率95%。贾仰春等[20]采用隔姜灸压痛点合逍遥散加减治疗FMS 30例。结果:总有效率90%。曹景泉等[21]用背部夹脊穴走罐法治疗FMS 28例,并与抗抑郁药赛乐特治疗28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2.1%,对照组显效率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常度等[22]采用针、罐、药结合治疗fms>0.05)。马勇等[25]采用针推综合疗法治疗FMS 32例。方法:针刺局部或循经取穴,以疼痛之势确定穴数,然后加以手法推拿,先用一指禅法放松局部,再用较重的手法找到痛点、结节、条索进行按压、弹拨,最后涂润滑油用擦法以透热。对照组12例予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韦嵩等[26]用蛇毒注射液合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FMS 50例。取穴:肩井、天宗、肩骨禺、肾俞、腰阳关、秩边、手三里、曲池、委中、阴陵泉、三阴交等。每次取穴2~4个,每周治疗5次。对照组44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结语   在现代医学中,F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实验室检查虽有5-羟色胺下降及一些下丘脑—垂体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产生减少等异常,但还没有一项可用于常规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也不能作为FMS的诊断依据。故使许多医生不能理解FMS患者的痛苦,同时亦影响了医师对FMS治疗的重视程度。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FMS在国内的就诊人数也在不断增多。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具有一定疗效,但其口干、咽痛、便秘、嗜睡、视物模糊等副作用不容忽视。中医学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上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显示了中医的独特优势,展示了中医治疗FMS的广阔前景。但我们同时看到,以上各临床报道中能够做到诊断标准明确、纳入排除标准清晰、疗效评价客观量化的文献还很少见,有些报道还未设对照组,这样就影响了治疗方法的国际认可度和推广度,并且治疗方法也较单一。我们应深入探讨FMS的病因病机,从治则上内外因兼顾,疗法上中药、针灸等有机结合。
  (本文由朱钰宝指导完成)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