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饮
参考资料:
  起死回生的生脉饮    生脉饮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药方,组成有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物。其中,人参是主药,能大补元气,麦冬可养阴清热,五味子为敛汗生津,后两味起辅助作用,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同发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千年来,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实践检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今又以先进的医药科学技术和方法,把生脉饮制成针剂,供静脉点滴和肌肉注射使用。    现代医药学证实生脉饮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这一点类似著名的强心药——洋地黄。医生们在临床上常用洋地黄初步控制心力衰竭之后,逐步换用生脉饮继续作维持治疗。这样,既可达到强心的日的,又可防止洋地黄过量而发生中毒。其次,生脉饮在加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并不增大心肌能量和氧的消耗。相反,还可以调整心肌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氧的消耗量。此外,生脉饮还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血状况,因此,配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限制和缩小梗死的范围,保护众多的缺血、缺氧的心肌细胞,进而发挥抗急性心肌梗塞作用。生脉饮还可以调节血压,改善器官的微循环,增加组织细胞的灌流量,具有抗休克的作用。    生脉饮又能够刺激人体网状的内皮系统,促进其对内毒素的消除,可用于中毒性休克的治疗方面。生脉饮中的人参和五味子都能够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改善机体的应激反应过程。因此,生脉饮不仅仅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而且与神经系统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医药新知指南》2002.06.26 黄芪生脉饮  黄芪生脉饮由古方生脉饮变化而来。生脉饮治疗冠心病具有强心、改善周围血液循环等作用,但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生脉饮口服液”系由党参代替人参入药,不少医家嫌其补气不足。在生脉饮口服液基础上加用补气药黄芪,制成新产品黄芪生脉饮,克服了上述缺点。  本品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潘澄濂老中医定方;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新光药业有限公司完成药理、毒理及药学研究;经过浙江省中医院等单位临床试验,证实本品安全有效,在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方面总有效率分别达95%与39%,效果明显优于生脉饮口服液(总有效率分别为78%与14.5%),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冠心病的新药。  【主要成份】黄芪 党参 麦冬 五味子 【功能与主治】益气滋阴,养心补肺。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的冠心病患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生脉饮(党参方) 中药名称 生脉饮(党参方) 拼音名 Shengmaiyin 标准编号 WS3-B-1911  全文 【处方】  党参  300g 麦冬   200g 五味子 1 00g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300ml,放冷,加乙醇600ml,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滤过,另加单糖浆300ml及防腐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性状】  本品为浅棕黄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酸。【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8(附录34页)。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5页)。【功能与主治】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规格】  每支10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生脉饮 Shengmaiyin   【处方】人参100g、麦冬200g、五味子100g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淡红棕色的澄清液体,久置可有微量混浊,气香,味酸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益气复脉搏,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规格】每支装10ml   【生产企业】    天津同仁堂制药厂、天津市爱康药业公司、北京第四制药厂延庆药厂、承德中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药业集团唐山市第三制药厂、唐山生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天恩药业有限公司、抚顺市制药厂、吉林四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中药二厂、哈尔滨中药四厂、上海太极制药厂、上海朝晖制药厂华祥分厂、江苏宝达制药厂、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泰康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天一堂药业公司、合肥神鹿集团公司、安徽省百春制药有限公司、福州屏山制药厂、江西天宝制药厂、江西省贵溪制药厂、江西新余制药厂、江西宜春秀江制药厂、江西威鑫制药有限公司、江西省鹿迪制药有限公司、江西泰和制药厂、江西鑫海制药有限公司    【网络服务】原药商务洽谈区产品商务洽谈区 生脉饮 中药名称 生脉饮 拼音名 Shengmaiyin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淡红棕色澄清液体,久置可有微量混浊,气香,味酸甜微苦。 鉴别   (1)  取本品20ml,加正丁醇20ml,振摇提取,取正丁醇液蒸干,加硫酸的45%乙醇溶液(7→100)15ml,加热回流1  小时,挥去乙醇,加氯仿1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层,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2: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甲醇溶液(1→2),在105℃  烘约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  取本品10ml,加盐酸0.5ml,加热煮沸5  分钟,放冷,加氯仿2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麦冬对照药材1g,加水20ml,煎煮10分钟,滤过,滤液加盐酸0.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4: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溶液,在100℃  烘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处方 人参100g 麦冬200g 五味子100g 制法   以上三味  ,粉碎成粗粉  ,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5%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约4500ml,减压浓缩至约250ml,放冷,加水400ml  稀释,滤过,另加60%糖浆300ml 及适量防腐剂,并调节pH值至规定范围,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8(附录Ⅶ A)。  pH值  应为4.5~7.0(附录Ⅶ G)。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J)。 功能与主治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 次。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生脉饮如何治疗多动症?   有人报道,用生脉饮治疗多动症36例,结果治愈8例,显效12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100%。方药  :红参、麦冬、北五味子,煎水代茶饮,日服1剂,2个月为1疗程。通过研究,他们认为生脉饮中的人参、麦冬、五味子三药,有改善脑功能的协同作用,并与西药左旋苯丙胺进行临床比较  ,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 生脉饮合黄连素治疗心脏早搏86例临床观察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第16卷 药物与临床 作者:刘杰中 邱培清  单位: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关键词:心脏早搏;中医药治疗;生脉饮;黄连素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心脏早搏的临床效果,寻找对心脏早搏的安全、有效、方便、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本院自制生脉饮口服液配合黄连素与西药胺碘酮口服治疗心脏早搏作对照。结果:治疗组86例,显效45例(52.3%),有效30例(34.9%),无效11例(12.8%),总有效率87.2%。对照组78例,显效30例(38.5%),有效28例(35.9%),无效20例(25.6%),总有效率74.4%。结论:应用生脉饮合黄连素治疗病机为心气阴虚为本、阳亢悸动为标的心脏早搏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少,服药方便,优于胺碘酮的治疗效果。    中图号 R256.2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83(2000)03-0236-02    近年来,我们应用生脉饮合黄连素治疗心脏早搏86例,同时设胺碘酮作对照。经综合分析,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共164例,均为1996年6月~1999年10月本院住院/门诊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全部病人均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确诊。其中治疗组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15~30  a 27例,30~40 a 31例,40~60 a 18例,60~80 a 以上10例。病程1个月内35例,1~6个月21例,6个月~1 a 17例,1~3 a  11例,3~15 a  2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41例,心血瘀阻21例,心神不宁13例,心阳不振3例,肝肾阴虚8例。心电图分类:频发房性早搏24例,频发房室交界性早搏7例,频发室性早搏55例。对照组78例,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15~30  a 26例,30~40 a 30例,40~60 a 10例,60~80 a 8例。病程1个月内30例,1~6个月20例,6~12个月16例,1~3 a  10例,3~15 a 2例。心电图分类:频发房性早搏23例,频发房室交界性早搏3例,频发室性早搏52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本院自制生脉饮(红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酸枣仁、陈皮等组成),每日6支,每支10 mL,每次2支,3次/d,配盐酸黄连素片0.2  g,3次/d,10 d为一疗程。对照组用盐酸胺碘酮,3次/d,每次0.2 g口服。    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除心绞痛发作服用硝酸甘油、潘生丁,合并高血压用复方降压素外,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每一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心电图检查,一个疗程以上者作统计对象。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1] 显效:用药后心脏听诊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示早搏消失,心脏停搏感不出现,其它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且在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用药后心脏听诊及动态心电图示早搏次数较原减少50%以上,偶有心脏停搏感,其它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用药后无变化,心脏听诊及动态心电图示早搏无减少或加重。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用药一个疗程38例,二个疗程29例,三个疗程12例,四个疗程7例。对照组共78例,用药一个疗程者32例,二个疗程28例,三个疗程12例,四个疗程6例。治疗组2例出现胃肠不适,对照组胃肠不适3例,皮疹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见表1。  表1 两组疗程比较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78 30(38.5) 28(35.9) 20(25.6) 74.4 治疗组  86 45(52.3) 30(34.9) 11(12.8) 87.2*   *与对照组比(χ2检验),P<0.05) 4 讨论    心脏早搏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等范畴,临床可以辨证分为多种症型。但笔者认为其根本病机是心气阴虚为本,阳亢悸动为标。故临床要针对此病机,以益气养心、宁心复脉为法。生脉饮中红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等益气养阴,酸枣仁养心安神,配合黄连素清心安神。近年来药理研究提示黄连素还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2]。诸药配合,切中病机根本,共奏养气养阴,宁心复脉之功。从本组病例中,笔者初步观察到,生脉饮合黄连素对心脏早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优于胺碘酮对照组,且副作用出现极少,仅2例出现  胃肠不适,而对照组副作用相对较多,且停药后较易复发。 参考文献    [1]尤琼敏.调律润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30例[J].四川中医,2000,(4):27.    [2]周白永.新篇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474. “生脉饮”对热应激大鼠血浆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卫生研究  2000年第1期第29卷 短篇报道 作者:李敏 赵法伋 郭俊生 李正银  单位:李敏(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教研室,上海 200433);赵法伋(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教研室,上海 200433);郭俊生(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教研室,上海 200433);李正银(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教研室,上海 200433)    文章编号:1000-8020(2000)01-0045-02    研究资料表明,在热应激过程中,由于应激激素介导微量元素在体内重新分布和大量出汗等原因,造成血浆Zn、Fe浓度降低,Cu浓度升高[1,2]。而这些变化不利于机体防御系统功能的发挥,甚至会严重危害健康。如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热应激时血浆Zn、Cu、Fe等微量元素浓度的平衡,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脉饮是中医的常用方剂,我们的前期实验证明生脉饮能明显提高机体的热耐受力[3]。本文进一步观测了生脉饮对热应激大鼠血浆Zn、Fe、Cu等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以探讨其提高热耐受力的作用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    SD雄性大鼠32只,自由进食(AIN-93M配方),室温适应7天后随机分成2组,每组16只:(1)对照组大鼠每天用3ml生理盐水灌胃,7天后随机取8只进行热暴露;(2)生脉饮组大鼠每天用生脉饮水煎液3ml灌胃,7天后随机取8只进行热暴露。热暴露大鼠于末次灌胃30min后被置于干球42℃、湿球32℃的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热暴露3h处理。全部大鼠均在上午12点左右称重后快速断头取血。    1.2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GC)含量测定   采用放免法。药盒购自天津德普公司,操作按说明书。    1.3 血浆Zn、Cu、Fe含量测定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4 药物    生脉饮由党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等药组成(方剂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按上述比例制成含生药1g/ml的水煎液。   2 结果    2.1 生脉饮对热应激大鼠体重的影响    经3h热应激,对照组大鼠的体重由热应激前的平均324.0g下降到296.8g,即平均体重下降了27.2g,而生脉饮组大鼠则由317.8g下降到297.8g,即平均体重仅下降20.0g。2组大鼠体重下降幅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生脉饮对热应激大鼠血浆ACTH和GC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3h热应激使对照组和生脉饮组大鼠血浆ACTH和GC含量与各自室温对应值相比都大幅度提高(P<0.001),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生脉饮对热应激大鼠血浆GC和ACTH的影响(n=6;±s) 组别 GC(μg/L) ACTH(ng/L) 室温 热应激后 室温 热应激后 生脉饮  35.31±4.61 473.50±56.32(1) 47.55±16.89 204.32±42.02(1) 对 照 39.32±24.60  434.20±64.71(1) 52.14±13.81 212.68±59.47(1)    注:(1)与室温组比P<0.0012.3 生脉饮对热应激大鼠血浆Zn、Cu、Fe浓度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室温状况下大鼠服用了生脉饮后,血浆Zn、Cu、Fe浓度变化不大。但经过3h热应激之后,2组大鼠血浆Zn、Cu、Fe浓度变化有明显差异:生脉饮组大鼠锌浓度下降了19%,铜浓度上升了18%,(铜锌比值上升了17.8%),铁浓度下降了14%;而对照组锌浓度下降了27%,铜浓度上升了上升了26%,(铜锌比值上升了31.5%),铁浓度下降了32%(见表2)。  表2 生脉饮对热应激大鼠血浆Zn、Cu、Fe含量的影响(n=12,±s) nmol/L 组别 Zn Fe Cu 室温 热应激后 室温 热应激后 室温 热应激后  生脉饮 19.59±3.22 15.82± 4.15(1) 39.51±7.03 33.81±5.83 15.41±1.69 18.22±3.36(1) 对 照  18.39±2.46 13.46±2.55(2) 39.15±10.37 26.81±8.77(1) 15.36±2.25 19.38±3.84(1)    注:(1)与室温下的生脉饮组比,P<0.05;(2)与室温组比,P<0.013 讨论    有研究报道微量元素Zn、Fe、Cu分别或共同对应激反应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生物膜、减轻细胞损伤以及免疫功能的发挥都有重要作用[1,4,5]。然而,在高温环境中机体可丢失大量的微量元素[1,2]。有人以血清微量元素浓度为指标,发现热暴露后Zn、Fe均明显降低[2],Cu的变化呈多样性[6]。本实验中大鼠经过3h  42℃热应激,血浆中Zn、Fe含量明显降低,Cu含量明显上升,与有关报道一致。    从本实验结果分析,造成热应激反应中血浆Zn、Cu、Fe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一可能是应激激素介导了Zn、Fe、Cu在体内的重新分布[6];其二是因为大量出汗使Zn、Fe等微量元素过多的丢失。一方面持续的热应激引起大鼠体内ACTH、GC等激素大幅度升高,造成血浆中的Zn、Fe等向重要脏器转移;另一方面大鼠在热应激过程中大量流涎,也可造成Zn、Fe等大量丢失。至于血浆Cu浓度升高的生理病理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生脉饮组大鼠热应激后体重减轻幅度比对照组明显减小,而大量流涎是其体重减轻的主要原因,说明生脉饮组大鼠的流涎程度比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生脉饮对热应激大鼠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某些环节有调节作用[3,7]。因此推测生脉饮导致热应激大鼠血浆Zn、Fe浓度相对稳定的原因可能是其通过调节热应激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维护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了因流涎而造成的Zn、Fe等微量元素的丢失。生脉饮维护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同样可能也是大鼠血浆Cu浓度上升幅度不如对照组大、铜锌比值相对恒定的原因之一。当然,热应激大鼠体内Zn、Fe、Cu等微量元素的相对稳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发挥,对提高热耐受能力,也都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简介:李敏,女,博士,副教授   参考文献   1,于志深,顾景范主编.特殊营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78—90    2,张国高.高温生理与卫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1—188    3,李敏,赵法FDA1,郭俊生,等.加味生脉散增强高温耐受能力的作用机理研究.中国公共卫生杂志,1997,(11):677   4,Boosalis  MG. Serum zinc response in thermal injury. J Am Coll Nutr, 1988,7:69    5,Thornalley PJ, Vasak M. Possible role for metallothionein in 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Biochim Biophys Acta, 1985,827:36—44    6,Hidalgo J. Effect of zinc, copper and glucocorticoids on metallothionein  levels of cultured neurons and astrocytes from rat brain. Chem Biol Interac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