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0日星期四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
‧头发脱落 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用药三付,发不脱,十付必长新发。
‧眼疼白珠红 眼疼白珠红,俗名暴发火眼。血为火烧,凝于目珠,故白珠红色。无论有云翳、无云翳,先将此药吃一付,后吃加味止痛没药散,一日二付,三两日必全愈。 ‧糟鼻子 色红是瘀血,无论三、二十年,此方服三付可见效,二、三十付可全愈。舍此之外,并无验方。
‧耳聋年久 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晚报此方,早服通气散,一日两付,三、二十年耳聋可愈。
‧白癜风 血瘀于皮里,服三、五付可不散漫,再服三十付可痊。
‧紫癜风 血瘀于肤里,治法照白癜风,无不应手取效。
‧紫印脸 脸如打伤血印,色紫成片,或满脸皆紫,皆血瘀所致。三、五年,十付可愈;若十余年,三、二十付必愈。
‧青记脸如墨 血瘀症,长于天庭者多,三十付可愈。白癜、紫癜、紫印、青记,自古无良方者,不知病源也。
‧牙疳 牙者骨之余,养牙者血也。伤寒、瘟疫、痘疹、痞块,皆能烧血,血瘀牙床紫,血死牙床黑,血死牙脱,人岂能活,再用凉药凝血,是促其死也。 遇此症,将此药晚服一付,早服血府逐瘀汤一付,白日煎黄耆八钱,徐徐服之,一日服完。 一日三付,三日可见效,十日大见效,一月可全愈。纵然牙脱五、七个,不穿腮者,皆可活。
‧出气臭 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气管与血管相连,出气安得不臭?即风从花里过来香之义。晚服此方,早服血府逐瘀汤,三、五日必效,无论何病,闻出臭气,照此法治。
‧妇人干劳 经血三、四月不见,或五、六月不见,咳嗽急喘,饮食减少,四肢无力,午后发烧,至晚尤甚。将此方吃三付,或六忖,至重者九付,未有不全愈者。
‧男子劳病 初病四肢酸软无力,渐渐肌肉消瘦,饮食减少,面色黄白,咳嗽吐沫,心烦急躁,午后潮热,天亮汗多。延医调治,始而滋阴,继而补阳,补之不效,则云虚不受补,无可如何。可笑著书者,不分别因弱致病,因病致弱,果系伤寒、瘟疫大病后,气血虚弱,因虚弱而病,自当补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当去病,病去而元气自复。查外无表症,内无里症,所见之症,皆是血瘀之症。 常治此症,轻者九付可愈,重者十八付可愈。吃三付后,如果气弱,每日煎黄耆八钱,徐徐服之,一日服完,此攻补兼施之法;若气不甚弱,黄耆不必用,以待病去,元气自复。
‧交节病作 无论何病,交节病作,乃是瘀血。何以知其是瘀血?每见因血结吐血者,交节亦发,故知之。服三付不发。
‧小儿疳症 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后潮热,日久青筋暴露,肚大坚硬,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发艇。古人以此症,在大人为劳病,在小儿为疳疾。照前症再添某病,则曰某疳,如脾疳、疳泻、疳肿、疳痢、肝疳、心疳、疳渴、肺疳、肾疳、疳热、脑疳、眼疳、鼻疳、牙疳、脊疳、蛔疳、无辜疳、丁奚疳、哺露疳,分病十九条,立五十方,方内多有栀子、黄连、羚羊、石膏大寒之品。因论病源系乳食过饱,肥甘无节,停滞中脘,传化迟滞,肠胃渐伤,则生积热,热盛成疳,则消耗气血,煎灼津液,故用大寒以清积热。余初时对症用方,无一效音。后细阅其论因饮食无节,停滞中脘,此论是停食,不宜大寒之品。以传化迟滞,肠胃渐伤,则生积热之句而论,当是虚热,又不宜用大寒之品。后遇此症,细心审查,午后潮热,至晚尤甚,乃瘀血也,青筋暴露,非筋也,现于皮肤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有瘀血;渐至肚大坚硬成块,皆血瘀凝结而成。 用通窍活血汤,以通血管;用血府逐瘀汤,去午后潮热;用膈下逐瘀汤,消化积块。 三方轮服,未有不愈者。
通窍活血汤 赤芍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三钱研泥 红花三钱 老葱三根切碎 鲜姜三钱切碎 红枣七个去核,麝香五厘绢包 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钟,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方内黄酒,各处分两不同,宁可多二两,不可少,煎至一钟。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方内麝香,市井易于作假,一钱真,可合一两假,人又不能辨,此方麝香最要紧,多费数文,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大人一连三晚吃三付,隔一日再吃三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一付,三、两岁小儿,三晚吃一付。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方歌】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010年5月11日星期二

前列腺炎




男人须知---前列腺健康

~理解前列腺的变化
~疗法一览
~非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前列腺癌&PSA检测

是否去进行相关诊断是个问题。人们长期争论不息的是在没有前列腺癌症状的时是否应该去接受相关检查。

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说法,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接受相关的诊断---当下实行的前列腺特殊抗体检测能够在前列腺癌发病早期予以确诊,该检测于1986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批。然而,有关早期确诊是否能够挽救生命的证据却是含糊不清的。内科医学档案2006年1月6日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表明PSA检测并不能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此外,该检测的优点是否能超过随后的检测和相关治疗的风险也是不甚清楚。

同时,有关证据,例如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降低---部分人认为可能是因为相关疗法的进步---意味着较早接受PSA检测或许能够挽救生命。对于该问题,没有确定性的答案。

国家癌症研究院(NCI)认为前列腺癌(而非皮肤癌)是美国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同时也是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诱因。不过医生们对于是否进行相关检测的建议却千差万别。一些医生鼓励50岁以上的男人每年检测一次。美国癌症协会(ACS)检测主任Robert Smith博士认为内科医学档案一月份的研究报告“不足以明确证明前列腺癌检测是没有意义的”。

这场争论正在演变为一个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男人们应该怎么办?

直到有更多的证据证明,或者在大多数医生和医学机构包括NCI, ACS, CDC达成科学共识,认为男性应该了解所有已知的及未知的早期检测和治疗的益处和局限,以便根据了解的情况作出决定。

癌症检测只是与前列腺(男性生殖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的健康关注点之一。当男性慢慢老去,前列腺逐渐变成了麻烦的源泉,通常这些麻烦有可能,并非一定,包括癌症。一些非癌症前列腺病症症状同前列腺癌症状相似,因为不少得知自己前列腺有问题的男性便会想像到最坏的状况。总体来说,年龄的增长会增加患前列腺疾病的风险,包括癌症。

因为这些原因,男性应该了解并理解在前列腺最早期的变化以及可能会对健康产生的影响。

理解前列腺的变化

前列腺是一个只存在于男性体内的胡桃状的腺体。它处于直肠的前端,正好位于储存尿液的膀胱的下方,被承载尿液并将之排出体外的软管包围(尿道)。作为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该腺体产生一种液体并成为精液(含有精子的白色的液体)的一部分。

前列腺三个主要病症是炎症或感染,统称前列腺炎;增生,称之为良性前列腺肥大;还有癌症。

FDA下属的医药评估与研究中心的医学官员,医学博士Regina Alivisatos说前列腺炎是一个医学名词,用来描述一系列的影响前列腺的病症,包括急性细菌感染,慢性疼痛综合征。

共有四种主要的前列腺综合症。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这四种中最少见的,却是最易确诊和治疗的。Alivisatos说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发突然。“医生和患者都不会错过它。患者前列腺有疼痛感,在患者尿液中有大量的白血细胞和细菌,”她说道。症状包括寒颤,发烧,背部和生殖器官疼痛,排尿疼痛或有灼热感。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也是由细菌引起的,但是来的不是那么突然。男性患有该病症的唯一症状是膀胱感染,感染源为同一细菌,并且往复发作。该病症的起因或许是前列腺病变导致细菌在尿道积聚。通常患有此病的前列腺在检测时表现正常或有轻微症状。

Inflamed Prostate Gland
慢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的)-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但是确是所知最少的一种前列腺炎。患者为将近20岁的年轻人及以上任何年龄段,症状时有时无没有前兆,或许有炎症也可能没有炎症。当有炎症时,从尿液,精液和其它经过前列腺的液体中检测不到确定的感染器官,但是会包含一些体内产生的用于抵抗炎症的细胞。当没有炎症时,检测不到发炎的迹象,包括抗击感染的细胞。

无临床症状的前列腺炎的诊断法是,在无其他症状前提下,患者精液中有抗击炎症的细胞。通常在医生检测不孕症或前列腺癌时会发现该病。

根据NCI的说法,前列腺炎不具有传染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通过性接触而感染。只有医生能够区分不同列别的前列腺炎。

Enlarged Prostate Gland
BHP,或良性前列腺肥大是前列腺炎中第二常见的类型。“良性的”意味着“非癌症的”;“肥大”意味着“增长过度”。结果前列腺变得肥大。患者前列腺在本不属于自己的区域扩大,进而对尿道产生压力从而导致泌尿类疾病。

尿频,尿无力,尿分叉和尿滴沥都是前列腺肥大的症状。因为通常男性从孩童时期直到成年期,前列腺都会保持增长,因而在超过50岁的男性里,前列腺肥大是最常见的前列腺疾病。老年男性同样会有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不过这比前列腺肥大要少见的多。

医生会用直肠指检验(DRE)---将带有套体的手指插入直肠---来检测腺体的大小和状态。医生或许还需要通过特殊的X光或扫描来检测尿道,前列腺和膀胱。前列腺肥大会产生和前列腺炎相同的泌尿类疾病。在60岁时,许多男性都有前列腺肥大的症状。在70岁时,几乎所有男人或多或少都有前列腺肥大的问题。最坏的情况下,前列腺肥大能够导致膀胱功能弱化,膀胱或肾脏感染,尿道完全堵塞和肾功能衰竭。

一些患有前列腺癌的人同样患有前列腺肥大,但是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患有前列腺肥大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前列腺癌。但是因为这两者前期症状有可能相同,医生需要对之进行进一步评估。

国家糖尿病,消化系统和肾脏疾病中心(NIDDK)腺疾病可能会有相同的症状。例如,前列腺炎患者和前列腺肥大患者都可能有尿频的症状。前列腺肥大患者或许有尿不成束的症状;其他人可能会夜尿频犯。或者,前列腺癌患者在早期阶段没有任何症状。

然而NCI认为前列腺的一个变化不会导致其他问题。例如,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并不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同样可能的是一人患有多种前列腺疾病。这让人困惑的一系列潜在患病可能使得超过45岁的男性每年进行彻底的医学检测变得极为重要,检测包括PSA和DRE。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校区副教授,医学博士Adam S. Kibel说在他的医学实践中,前列腺病症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有尿频(尤其在夜间),不能推迟排尿(尿急)和完全不能排尿。

“夜间起床3次,4次甚至5次,或者在电影中间去排尿---这些症状影响了男人的生活方式,”Kibel说到。“针对(前列腺疾病)的疗法都有副作用,因而男性要仔细评估不同疗法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而他们能明确自己的预期。”

疗法一览

前列腺病症患者的福音是,现在有不少新的和有效的疗法。

对于前列腺炎患者而言,获得最好治疗的关键是正确诊断具体是哪种类型的前列腺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医学评论家,医学博士George Benson认为感染性前列腺炎需要通过抗生素类药物来治疗,“然而没有药物获得了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审批。因而,该病症主要通过消炎药和止痛药来治疗,”他说到。

尽管前列腺肥大患者不能痊愈,通过FDA审批的药物能够缓解该病的症状。治疗前列腺肥大的药物主要有两类。5阿尔法-还原酶抑制剂能够缩小前列腺,这类药物包括普罗斯佳(finasteride)和度他雄胺 dutasteride)。这些药物通过阻止生化酶的分泌实现疗效,这些霉作用于男性荷尔蒙和睾丸激素,以使器官生长。当生化酶被阻止后,器官生长就减速,前列腺便可能会缩小。使用该疗法直到6到12月才会有正面的疗效。该疗法对于前列腺较肥大的疗效最好。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碍者通过阻碍位于尿道下部的肾上腺素神经感受体发挥作用,它能从根本上放松前列腺的平滑肌及膀胱颈来缓解压力同时提高尿流畅度。这些不会缩小前列腺的药物包括:Cardura (doxazosin), Flomax (tamsulosin), Hytrin (terazosin), and Uroxatral (alfuzosin). 对于很多患者而言,这些阿尔法阻碍者能在数天内提高尿流畅度,减轻前列腺炎的相关症状。有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头晕眼花,头疼,疲劳和血压降低


前列腺炎应该如何治疗?
  (一)治疗

  前列腺炎这种男性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目前对它发病的原因还了解的不是十分清楚,再加上它比较特殊的解剖结构以及多发生于性活动频繁的人群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对它的治疗不是很容易。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前列腺炎的患者多次医治,都不能根治的局面。事实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方法在治疗前列腺炎出都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只要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生密切配合,是可以治愈前列腺炎,开始新生活的。

  一.抗生素治疗

  这是治疗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抗生素药物自血浆弥散入前列腺液,大部分对引起尿路感染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是有效的,但由于不能穿越前列腺上皮的脂膜而进入前列腺腺泡中达到治疗作用,所以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治疗前列腺选抨抗生素药物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药物对细菌有较高的敏感性。

  (2)确定应用的药物应以高脂溶性、高渗透能力、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离解度高的的物为标准。

  (3)两神以上并有增效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

  (4)为使药物在前列腺间质中达到有效浓度及防止尿道感染的发生,应提倡超大剂星和超时限(4~12周)的用药法。

  最近,有的学者根据能弥散进入前列腺的抗菌药高低水平的不同,把抗生素做了分类。高水下的有三甲氧苄氨嘧啶、氯林可霉素、红霉素等;中等水平的有氯霉素,林可霉素;低水平的有氨苄青霉素、先锋I号、先锋IV号、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土霉素、青霉素G、多粘菌素B、利福平及多数磺胺药等,患者可让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品种、用法、用量等。

  二.中药治疗

  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的列腺炎出于是一种慢性病症,使得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前景让人乐观。中医一般把慢性前列腺炎分为五型进行辨证施治,这里我们做分别的介绍。

  湿热下注型:症见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选八正散加减:木通7克,车前子10克,扁蓄10克,瞿麦10克,滑石2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甘草5克。 脾虚湿盛型:症见小便流浊,面色不华,肢体困倦,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虚。治宜健脾利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24克,薏苡30克,砂仁7克,泽泻15克,当归10克,坤草30克,陈皮10克。

  气滞血痪型:症见小便涩滞会阴及小腹下坠胀痛,前列腺肿大坚硬,舌紫暗,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选少腹逐瘀汤: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小茴香6克,川楝子10克,乌药10克,赤芍12克,泽兰15克,蒲公英30克。

  肝肾阴虚型:症见尿道口常有白浊、会阴坠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肝肾,清泄相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5克,黄柏10克,土地黄30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茯苓30克,制首乌15克,黄精15克,白藤10克,丹参15克。

  肾阳不足型:症见小便淋涩挟精,畏寒,腰膝酸冷,阳痿,早泄,舌质淡胖,脉沉弱。治宜温肾壮阳,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片10克,菟丝子10克,仙灵脾10克,杜仲10克,黄精10克,当归15克,山药15克,茯苓24克。

  三.注射疗法

  由于抗生素全身用药在前列腺中不易达到有效浓度而影响疗效,所以便出现了将抗生素直接注入前列腺的治疗方法。其具体方法是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单独或联合应用,经会阴部直接注入的列腺部,或在B超引导下把药液直接注入前列腺病灶内,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这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药物直接注入前列腺,很容易扩散并达到有效的抗菌浓度,不但可以杀灭注药部位的细菌,还可以消灭其周围组织的细菌,药物部分被吸收入血还可以协同消除尿道及其它部位的感染,对难治性、顽固性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但它也有一些不易克服的缺点,主要是:

  (1)前列腺部位较深,直接注并非易事,穿刺可造成周围组织损伤并引起血尿。

  (2)穿刺可造成疼痛不适,如反复进行,很难被患者接受。

  (3)经皮肤或经直肠的穿刺,可将细菌带人,造成前列腺的重复感染。

  (4)反复多次的穿刺可造成前列腺纤维组织增生、前列腺硬化,肛诊时前列腺内可扪及硬结,或扪及一质地坚硬的前列腺。纤维组织增生会造成病灶被分离包绕,抗生素更难透人,且会使前列腺液的排出困难。

  因此在选择这种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慎重,只有当其它方法都无效时,才考虑此法,且穿刺不能过于频繁,每周穿刺1~2次,疗程不要太长,应控制在1~2月左右。

  四.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借助于声、光、电、热、水等各种物理因素,对机体组织器官和致病因子发生作用,以调节机体本身的内因,来恢复正常生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措施。物理疗法主要是利用所产生的热力作用,使深部组织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组织的滋养,加速炎性产物的吸收清除,有利于炎症的消散。

  1.超声波疗法: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000周/秒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振动波。临床上常用频率为8001000千周/秒。医用超声波能改善局部愈液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新陈代谢,使组织酸碱度发生变化,pH向碱性改变,使局部酸中毒减轻,缓解或消除疼痛。超声波治疗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出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和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较多的患者。

  2.短波疗法:是一种高频电流疗法,所应用的电流称为短波电流,频率为3*10 6~3*10 7赫兹,波长为10~100米,治疗时电压为90~120伏特。短波的杀菌作用并非直接的,而是由于短波增强了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短波疗法操作简便,治疗时用两个电极板,一个放在臀部,一个放在下腹部的耻骨上方,每次15~30分钟,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本疗法适应于急、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镜检白细胞较多者。

  3.超短波疗法:是应用高频率电流进行治疗的另一种方法,电流频率较高,一般为30~300兆赫,波长为10-1米,治疗时电压为40~50伏特,其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与短波疗法相同,但其穿透组织的能力及杀灭微生物的效果比短波大得多。

  4.微波疗法:是一种新的高频电疗法。频率为2450兆赫,波长为12、5厘米,比短波及超短波更易深达组织内部,对深部组织的微生物杀灭能力很强,且有不会使皮下组织过热,产生的热均匀等特点。使用方法是将微波的发射探头放进直肠5~6厘米约深处,隔着直肠壁照射前列腺,每次照射8~12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在正常剂量下微波对人体一般是无害的,但睾丸对微波很敏感,因此在治疗前列腺炎时,必须注意保护睾丸不受照射。前列腺炎引起不育者应用此法更应多加小心。

  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直流电使药物离子经皮肤或粘膜弥散入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药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和汗腺管的开口,以后逐渐进入血和淋巴;其治疗是直流电与药物的协同作用。中西药均可进行离子导入,如1%链霉素液、10%黄芩液等。操作前病人解清大便,把药液从肛门灌人直肠,再施用直流电,药物成分就能渗透进去。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两周为一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之疼痛较重与膀胱刺激症较明显者。

  6、磁疗法:不法是应用磁场作用丁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实验证明,磁场强度为1500~3000高斯的磁片,对大肠杆菌等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并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导致渗出物吸收和消散,起到消肿止痛作用。一般将磁片贴在前列腺附近的肌肤表面,如会阴穴、关元穴上。本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慢性前列腺炎。

  7、绿色综合疗法:绿光波高能治疗系统治通过靶向渗透治疗前列腺炎经典药物,达到药物渗透强、抗菌无耐药性、修复损伤的三大优势; 口服益肾药物随血液循环直达病灶,对肾前性三腺、诸多并发症具全面协同治疗的作用;重症者配用光磁场唤醒疗法,走经络生物信息诱导,调节平衡、增强免疫;这三者无论是剂型、使用方式、还是功效侧重,都无重叠,是针对性强、优势互补、多靶点全方位、高效协同的治疗组合。

  五.坐浴疗法

  坐浴疗法实际上也是物理疗法的一种,但由于它需要任何医疗设备,在家中患者自己就可以操作,因此是值得推广的家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体操作为:

  将40℃左右的水(手放入不感到烫),倒入盆内,约半盆即可,每次坐10~30分钟,水温降低时再添加适量的热水,使水保持有效的温度,每天1~2次,10天为一疗程。热水中还可加适当的芳香类中药,如苍术、广木香、白蔻仁等。若导入前列腺病栓后再坐浴,可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

  应当提出的是,对已确诊为因前列腺炎引起的不育者,不应采用坐浴法。这是区为精子属于高级细胞,对生存条件要求很高,拿温度来说,阴囊内的正常温度应为32~33℃,当阴囊内的温度因某种原因升高时,便可使精子的产生出现障碍,造成精子停止产生的后果,从而更加减少了受孕的可能。

  六.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与掌握,是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方法是:

  (1)便后,清洁肛门及直肠下段即可行按摩治疗。患者取胸膝卧位或侧卧位,医生用食指顺肛门于直肠前壁触及前列腺后,按从外向上向内向下的顺序规律地轻柔按压前列腺,同时嘱患者作提肛动作,使前列腺液排出尿道口,并立刻小便。

  (2)自我按摩:患者取下蹲位或侧向屈曲卧位,便后清洁肛门及直肠下段后,用自己的中指或食指按压前列腺体,方法同前,每次按摩3~5分钟,以每次均有前列腺液从尿道排出为佳。按摩时用力一定要轻柔,按摩前可用肥皂润滑指套,减少不适。每次按摩治疗至少间隔3天以上。如果在自我按摩过程中,发观前列腺触痛明显,囊性感增强,要及时到专科门诊就诊,以避免慢性前列腺炎出现急性发作时还行前列腺按摩的情况。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

  1、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3-4天,大量饮水,禁忌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可行热水坐浴或会阴部热敷,并保持大便通畅。禁忌性生活。

  2、抗生素治疗:

  1)当病人全身症状明显,体温较高,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时,应通过静脉给药,使用1周后改用口服药直到1个月;

  2)应选用能够弥散进入前列腺内且快速有效的静脉用广谱抗生素,迅速控制症状,以防转为慢性前列腺炎。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选用敏感抗生素。

  常用的广谱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

  常用的静脉用药物有舒普深2.0g,静脉滴注,每日2-3次;新瑞普欣3.0g,静脉滴注,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2.0g,静脉滴注,每日2次;莫西沙星(拜复乐)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等。

  常用的口服药物有达力新0.5g,每日2次;利复星0.2g,每日2次;拜复乐0.4g,每日1次等。

  3、对症治疗:

  1)如发生高热,应对症给予退热药,如消炎痛栓1/2粒,肛塞,PRN;百服宁1片,PRN等。

  2)如膀胱刺激症状明显,可选用:渡洛捷0.2g,口服,每日3次;哈乐0.2mg,口服,每日1次。

  3)如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应行暂时性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口以引流尿液,或采用细软的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

  4、手术治疗:如果急性前列腺炎已形成前列腺脓肿,则应经直肠或经会阴部行切开引流术。如果脓肿局限于前列腺  内,可用尿道镜行前列腺穿刺排脓术,然后注入广谱抗生素。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

  一般治疗:增强信心,消除思想顾虑,节制性欲,但不宜强制性禁欲。宜忌酒及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每晚1次,局部理疗,改变生活中明显的诱发因素如避免长时间骑车等。

  前列腺按摩:定期行前列腺按摩,可促使前列腺炎性分泌物的排了,每周一次,同时还可进行前列腺液的常规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

  药物灌注:经尿道插入特制的气囊尿管,向前列腺尿道部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并抽吸数次,吸净脓性分泌物,再注入抗菌素,每周一次。

  尿道扩张:对尿道狭窄或不通畅者定期尿扩以利排泄,且在探条通过尿道时,可拉长前列腺开口,有利于腺体引流。

  前列腺周围封闭:

  抗菌药物:一般的抗菌药物不易进入前列腺组织,这也是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的原因之一。可2~3种联合应用,或根据前列腺液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性应用。

  【前列腺炎治疗的难点】

  很多前列腺炎的患者在实际就诊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前列腺炎经常出现反复,很难彻底治愈。其实这是很正常,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前列腺体本身的解剖和生理特点造成的,前列腺的位置深尤其是前列腺脂质包膜的特殊结构让药物治疗非常困难;

  第二个是前列腺炎病因诊断的不明确,让临床的治疗工作面临很大困难,往往由于治疗上目的不明确,没有针对性,造成前列腺炎迁延难愈。

  最后一方面就是忽视性伴治疗,很多因性病导致前列腺炎的患者,只知道自己看病,忽略了性伴的检查和治疗,结果形成感染——治疗——再感染——再治疗的恶性循环;尤其是一些患者对前列腺炎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规范治疗和用药,使细菌等致病微生物产生耐药,给医生治疗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明确病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并做好治疗后的预防保健工作,前列腺炎完全可以不再复发。

  (二)预后

  1.急性前列腺炎的预后较好。大部分的患者能完全愈合,但也有少数的患者转为慢性。

  2.慢性前列腺炎的预后 对于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判断较为困难,长期治疗者治愈率可达50%。症状改善率是25%。其余有超过1年不能治愈者。

  慢性前列腺炎易反复发作,且迁延难愈,但有些患者得了前列腺炎以后并未接受系统治疗却可以自行痊愈,这主要是因为前列腺液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加之定期的前列腺按摩引流。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慢性前列腺炎并不是不治之症,只是病程较长容易复发,但只要综合治疗还是有望根治的。

  ②注意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过分疲劳;预防感冒;禁烟酒,忌辛辣刺激饮食;少骑自行车,不坐潮湿之地;节房事,既不要过分频繁,也不要禁欲。

  ③发展自身兴趣爱好,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转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心理负担,消除焦虑情绪,防止产生精神症状。

  ④只要注意以上问题.并与医师密切配合,采用合理的中西药物结合,并配合理疗及必要的心理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还是可以根治的。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Raynaud’s Disease



Raynaud’s Disease
By wildernessmedicinenewsletter
Raynaud’s Disease:

This is also a non-freezing cold injury.
It is a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to cold exposure.
It is more of a nuisance than a limb-threatening injury.
This condition has been caused by chronic cold exposure and, for some unknown reason, the peripheral circulation has now developed an exaggerated response to the cold which now occurs at warmer temperatures, i.e., not as cold as it used to have to be. The peripheral circulation in the hands and/or feet will now overreact and vasoconstrict or close down too much.
So, the response is too early and too much.
Upon rewarming, there is also an exaggerated response: the skin will turn red, and painful. The extremity may also throb with pain during the rewarming process.
Once rewarmed the tissues should return to normal.

Treatment of Raynaud’s:

Avoid and limit cold exposure.
Keep the affected areas well-insulated, warm, and dry.
Avoid nicotine, caffeine, alcohol, and over-the-counter decongestants.
Drugs: may try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for their vasodilatory effects.
Eg: Nifedine XL 30 – 90mg po qd, or diltiazem 30 – 120mg po qid.
“Pavlovian” response trials, also known as Murray’s Method (for Dr. Murray Hamlet), a technique to re-educate the nerves affecting the vasculature.

Rehabbing Raynaud’s or Murray’s Method:

Equipment: 2 – 4 Styrofoam coolers, 2 for hands + 2 for feet.
Warm water.
Warm inside & cool, <32°F (0°C) outside.
Fill the Styrofoam coolers with warm water, 105°F – 110°F, one set inside and one set outside.
Start inside, dressed lightly so that you are comfortable, and sit with your hands or feet in the warm water for about 5 mintues; then, get up and go outside. Stay lightly dressed, and put your hands or feet in the warm water outside, for 5 – 10 minutes.
For this to work your body has to be able to cool off while your hands and feet stay warm. This is the re-education process.
You have to repeat this process about 50 times. It seems to be most effective when you do this about 5 times a day, every other day.

Click on the images below to see full size.

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

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883例的总结

中国中医研究院 程昭寰教授 研究生 高凡珠、向正红

血管性头痛是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为主要特点的综合症,其中以典型性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和丛集性偏头痛为常见。我们运用中医药治疗1883例,男性753例,女性1130例,发病年龄在16岁至55岁之间,病程2年----36年不等,诱发因素多与过劳、受寒、失眠饮酒、情绪紧张及经前期综合徵有关。疼痛多呈现胀痛、跳痛、抽挚样阵痛,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其中一侧颞额、枕及眼眶痛1055例,占56、3%;全头痛584例,占34%。两侧交替疼痛244例,占12、7%;每20天为一疗程,最短一个疗程,最长三个疗程。其中一个疗程痊愈者816例,占痊愈病例得60.17%;二个疗程痊愈者186例,占痊愈病例的13、7%;三个疗程痊愈者354例,占26、1%,痊愈与疗程无必然联系,一般病程长用药时间稍长,但也有特殊病人例外。再1883例患者中经治痊愈者为1356例,占72、01%;显效282例,占15%;有效170例,占9%;无效例,占3、9%,总有效率为96、1%。现举数例,说明如下:

例1:卫生部工会副主席王××,男,52岁,右侧偏头痛33年,每在天气变化,饮酒或情绪激动时加剧,疼痛呈抽挚样跳动,每日阵发,但终日不止,发展到每疼痛服去疼片,每日服5-6次,每次一粒,疼痛时伴有心烦、口渴,晚上睡眠不实,经程教授用配制的中药治疗一个疗程后,即告痊愈,不再服去痛片,现一年未犯。

例2:夏××,女,49岁,江西九江市人,双侧太阳穴抽挚样疼痛已25年,每于月经期发作,每月发作1-2次,每次约五天,痛甚时伴有恶心、吐清水,口苦心烦头晕,纳谷不香,经程中药一个疗程即告痛止,后巩固一个疗程即不复发。

例3:雷××,女,29岁,湖北宜昌市 5112工程护士,患偏头痛13年,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疼痛甚时伴面红,头皮麻木心烦,经友人介绍来京找程教授医治,前后经用中药三个疗程,而告痊愈,现已5年未犯。

例4:桂××,男,21岁,辽宁镜泊湖发电厂工程师。因外伤致右偏头痛3年,烦躁易怒,痛甚时有抽挚,服卡马西片、去痛片渴暂止痛,经用程教授配制的中药4付,头痛即止,头亦不晕,痛不再发,劝其将一个疗程药服完后已五年未发。

例5:吴××,女,40岁,哈尔滨电视台。患左偏头痛27年,疼痛发作时需撞墙,服止痛片,吃两粒稍缓解伴恶心呕吐,经前发作尤剧,经程教授用中药治疗三个疗程后,病情痊愈。

例6:申××,女,23岁,华旅医院职工家属,头痛3年,行经前发作,伴口干口苦,胸胁苦满,心烦,经用中药治疗一个疗程,病情稳定,二个疗程痊愈。

例7:李××,女,28岁,宅电:(022)26376059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护士,头痛发作性疼痛2年,痛甚时伴呕吐、视物不清,经程教授使用中药治疗30剂后即告痊愈。

例8:王××,男,45岁,办公电话:64678845,中日合资公司办公室主任。头痛10多年,疼痛呈渐进性加重,发作频率增加,头如裹,有重压感,每次发作12—13小时,每周发作1---2次,痛苦万分,经程教授中药治疗二个疗程后头痛消失,已痊愈。

例9:曲××,男,35岁,山东胜利油田,电话:(0546)8502834,头痛10余年,痛甚吐黄沫,右侧头痛甚,筋脉有抽紧感,连及后颈,经程教授用中药治疗两个疗程后,疼痛消失。

例10:黄××,女,38岁,首都师范大学,电话:68982085,头痛已15年,生小孩后随月经周期出现疼痛,每月1—2次,以右侧额为主,恶心呕吐、怕冷、怕光、怕声,经用程教授中药三个疗程即告痊愈。

例11:吴××,男,61岁,沈阳,电话:(024)2391226。

头痛反复发作20多年,近 2—3年加重,疼痛伴头重,用西药可暂缓解,稍而疼痛如 ,经程教授用中药三个疗程后,病已基本痊愈。

例12:白××,女,54岁,河北省邯郸市中国华野总医院。

右侧额连及耳侧疼痛9余年,后痛即胀,勿吹凉风,痛甚时心烦、睡眠不实,精神紧张时头痛加重,经程教授用中药治疗两个疗程后,疼痛消失。

例13:王××,男,38岁,辽宁市盘锦市大清县。

头痛5年,以左侧疼痛,有慢性前列腺炎和结肠炎病史,经程教授用中药治疗一个疗程后,疼痛明显消失,再一个疗程巩固。

例14:夏××,女,38岁,地址同上。

血管神经性头痛8年,痛甚时加重,串痛,伴恶心呕吐,有拘紧感,月经期加重,精神紧张和生气时加重,经程教授用中药治疗两个疗程,病告痊愈。

例15:韩 ××,女,40岁,河北张家口,电话:(0310)8020590。

左侧偏头痛,反复发作8年,多在月经期发作,痛甚时目不能睁,伴呕吐,一痛即2—3日卧床不起,经程教授用中药治疗三个疗程后,即告痊愈。

例16:周××,男,28岁,西安市,宅电:63022765。

头痛头皮发麻,10余年,以前额及头顶为甚,经用程教授中药二个疗程后告痊愈。

例17:宋××,男,70岁,家住共青城,电话:(0792)8228868。患头痛二十余年,经多方医治,无法好转,服3剂而痛止,同年12月15日复诊,再进10剂而痊愈,至今未复发。

例18:夏××,女,49岁,德安县人,女儿家住湖滨小区,电话:(0792)8216410。该患者患头痛10余年,遇天气变化而加剧。2000年11月18日,患者的女儿得知程教授来门诊坐诊,而前来诊治,服药10剂而痛减,再服10剂,其头痛止,2000年12月18日前来复诊,头痛基本痊愈,为巩固疗效,再服10剂而收攻。

诸如此病得疗效卓著,不胜枚举,仅举十多例以告知头痛患者。

金银房车何为贵 健康头脑值千金



中研脑病研究院


2001年10月

中医脑科学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程昭寰教授
--------------------------------------------------------------------------------
国际中医脑科学院  加入时间: 2009-3-7 10 2009-3-7 10 :27:11  中国中医脑科学网  点击:771 相关信息
开拓中医脑科学的未来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际中医脑科学院院长,中医脑科学奠基人程昭寰教授


  提起程昭寰教授,在中国国内中医界几乎是无人不晓.他不仅是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痛症协做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而且还是中医脑科学奠基人之一,以他领军主编的«实用中医脑病学»,«中医脑病现代研究进展»,«脑健康» 分获中国国内科技二,三等奖,完成了中医脑科学从基础到临床,从治疗到预防的奠基工作. 与此同时,他也参与了国家973 方剂 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并担任国家科技部 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研究, 课题组组长,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其研制脑康乐系列产品(脑毒清,脑络通,脑立舒,脑力宝,脑神健等胶囊)有的已获得专利,有的已获成果奖,在他从医近50年的医学生涯中,活人甚众.中国中医科学院两次为他颁发科研奖章.
  就这么一位教授,现年65岁,做着跨出国门的梦,并且梦已成真.他现落户于北加州,并已成为加州针灸执照医师.他还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 他要开始”第二次创业”.

  寻梦万里,落户加州

  程教授曾遍游世界,广为讲学,曾7次来美,3次赴英伦,日本,他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各国更是常来常往. 每次讲学虽然都有”一鸣惊人”的效果,但他发现: 在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中并没有认识到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他既感觉到不公道,也感觉到有责任让世界了解中医.于是有人说,这是一个漫长的梦想,他说: 我们的责任要让梦想成真.

  他认为:中西医对生命的认识所以不同,是因为两种学科根植于不同文化土壤,因而研究的思虑和方法都不同.应该说西医思维和方法之长在于: 研究实体,重现分析,运用还原论的研究方法,确实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重分析,可见一隅,不见全体,到今天复杂的系统中则显示其局限和无能,而中医的自然观重现以”关系”为基础,运用”整体观”方法,把系统作为整体来研究,从而可以避免”还原论”方法的局限性. 随着复杂系统科学的建立和完善,中西医疏通同归之日指日可待.因而从研究思维,方法奠定了他必胜的信心.

  那是2006年5月,日本东京汉方学会会长小高修司教授邀请他第三次东渡讲述脑科学的核心理论---“三损脑络理论”,这一理论是他首创的理论,强调了”毒””痰””瘀”对脑络的病理影响,进而揭示其治疗规律,用大量的十分难治的病案如脑梗塞,老年性痴呆,脑外伤后遗症等案例,并且在会上播放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台中华医药栏目对程教授所治实例的多次采访,理论和创新和实践疗效的揭示,震动日本汉方医药界,致使日本西医界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然而,日本对程教授并没有吸引力,他要来美国,寻找多学科领域-同研究中医的理论科学内涵.在这时,中国国内以何祚麻为首的人大肆攻击中医,说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只有10%精化,90%是糟粕,对此程教授十分愤慨,立即写出了《致何祚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旁征博引,笔锋犀利,直指何祚麻的主要错误论点进行了批次,得到了国际国内中医界通道的赞誉.

  一个60多岁的人,英语又不好,来加州困难不可谓不大.不仅他举目无亲,人生地步熟,而且这里对中医的认知也受到限制.冷酷无情的现实是要审视这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的真正水平了.能过生存下去吗?天无绝人之路,正在十分困难之际,祖籍湖南来美二十余年的欧阳亚平先生,欧阳太太患失眠,(每晚只能睡3小时),二十余年,五更泻十余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4年,两老人住在公寓相依为命,因为低收入没有保险,既无钱治疗,也经常屡治无效,听朋友介绍,说有位程教授来湾区,它设法找到了程教授一诊,经程教授的三个月的精心医治,欧阳太太的失眠,五更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完全治好了.于是欧阳亚平先生与程教授变成了萍水相逢的莫逆之交,他和几位朋友积极协助程教授在加州及联邦政府创办了非营利性机构---国际中医脑科学院,为其继续寻梦奠定了基础,一年多来,他为湾区社区中心免费就失眠,头痛,忧郁症,脑肿瘤等讲座30多场,并深入到洛杉矶讲学 ,每次讲座或讲学都深受听众欢迎.他表示将继续寻求科研合作伙伴,谋求爱心人士的支持,决心为揭示中医脑科学理论的科学内涵而再接再厉.

  瞩目未来 放眼国际

  2008年十月十九日,在南加蒙特利公园市市政厅会议礼堂,灯光辉煌,高朋满座,由国际中医脑科学院与加州中医公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中医脑科学术研讨会隆重登场. 加州中医公会名誉会长陈炯时先生,在致开幕词说:”现代医学虽然在神经系统脑科疾病方面可以做出相当精细的诊断,但在治疗的有效手段方面却颇感力不从心.而中医针灸却可以在这方面取长补短,发挥我们的优势并高呼: “继往开来 ,攀登中医脑科学的高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的确,开拓中医脑科学是当代中医志士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运用脑科学理论可以治疗西医没法治疗的某些疾病;运用中医健脑理论他可以延长人的寿命,是抗老化医学的最解彰显的优势,在这次大会上,程教授不但是大会执行主席之一,而且就中医脑科学理论体系等小儿自闭症等难治疾病作了报告或书面讲座,大会将推动国际性的中医闹科学研究的高潮.

  程教授对中医脑科学为什么这么虔诚和执着,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他. 他说: 首先是要有兴趣,有兴趣是源于中医药治病有效.你用微观的甚至现代西医理论说不清其所以然,但客观来说,中医自身能说清楚,而且有效,病治好了.小时候他随父亲程西亭学医,有二个病人都是几剂药就治好了.一个农村3岁的孩子,高烧得直抽筋,吐泻兼作,父亲用了一个”寒荡惊汤”,只有4味药,吃了两剂就好了,另一个二岁的小孩,患脑积水,用五苓散加减治疗仪个多月,病也好了.不可思议啊,你不信,这是事实. 后来他研究生毕业留中医研究院工作时,碰上一个病人,叫汤国治,是黑龙江省绥化铁路公安民警,在北京宣武医院急诊室观察,但是见昏迷好几天,高烧抽搐,诊为脑肿瘤,但治疗方案下不来,于是直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找程教授,程教授否认是脑肿瘤,辩证为邪毒内侵肝风妄动,痰火上炎,开了三付药,病好转很多,后又调治办个月,竟奇迹般的痊愈了(参见2005.10.12 北京晚报,人才周刊),前几年,天津塘沽区运输公司景秋来,因公司举行拔河比赛,在比赛中突然倒地,诊为”脑干出血”昏迷二十余天后找程教授治疗,用纯中药前后治疗两个月,不仅清醒过来,而且没有任何后遗症,起居如常.病友汤国治河景秋来现仍很健康,经常呼程教授为救命恩人. 这些事实使程教授对脑科学兴趣大增,于是进行深入研究,他与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院长闫孝诚等专家一道,编写了实用中医脑病学,他撰写了纲领性总论,约十万字,该书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称为”奠基之作”,获得国家三等奖.

  当然,仅仅有兴趣还是不够的,更要有执着精神.例如:写了书并获了奖仅是一道光环,而科学的本质是要能指导实用.实用是理论的落实,实效是理论的灵魂,程教授在担任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研究的科技部课题组组长时,就创造性地运用时间医药与生物钟节律理论去消除运动性疲劳,创造了温阳激活颗粒和滋阴修养胶囊,不仅在国家跆拳道运动队,八一军体大队运动员中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而且在许多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症等也有很好效果.这一成果的取得也完全是基于运用中医脑髓理论与生物钟节律理论结合来解决脑疲劳的有效实践,可以说,他圆梦于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的金牌第一,有他一份功劳.

  程教授强调: 要使中医脑科学发扬光大,必须瞩目未来,放眼全球.他在对比中西文化差异研究之后指出:”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科学技术是由形的,是”器”,是工具,文化是无形的,是道,是软件.无形胜有形,无形和有形相结合,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东方灵性和西方理性的对接是现代脑科学研究成功的必要之路.瞩目未来,就是要创新,他在研究自闭症的防治规律,强调从脑与心,肝,肾的关系去探求治法,有很好的苗头,正是发前人之所未发.放眼全球,就是要吸收当代最先进的学科成果去解释中医脑科学理论的内涵,这样,中西医学的趋同和互不就成为必然.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緊急速解抽筋的方法

緊急速解抽筋的方法
.分類:生活妙方.居家風水2010/03/25 19:49
.

緊急速解抽筋的方法
.引發抽筋的原因很多,而導致抽筋之真正機轉目前尚無完全的定論。蔡效良指出,最新的研

究發現可能和脊椎的反射路徑有關,認為因為運動過度、電解質失衡或藥物等造成身體疲乏

,使得脊椎反射路徑出現問題而導致肌肉不正常收縮。

在生活中引發抽筋常見的因素包括:

1 電解質不平衡

2 運動過量

3 藥物(例如:高血壓的用藥如利尿劑等也可能引發抽筋)

4 中老年人血管問題也可能導致抽筋,尤其是下肢血管血液循環不佳時,靜脈曲張的患者

  ,有時還會在夜間發作。

5 脊椎管狹窄


什麼狀況下易抽筋?


運動來說,跑步、騎單車和游泳都是最容易發生抽筋的運動,尤其最近國內掀起單車熱,騎

士們更應注意防範抽筋。以騎單車為例,因為騎單車是腿部的等長運動,若距離突然加長很

多,或是速度過快、在陡坡時堅持騎上去,都可能引發抽筋。蔡效良說,很多騎士平時每天

騎車距離約50公里,但到了每年花東賽時,要一次騎足180公里,很容易因肌肉過度疲乏

而發生抽筋。

這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跑步和游泳時,如果跑步或游泳的距離突然拉長很多,也會發生抽

筋。此外,天氣熱時運動大量流汗,水分補充不足或是未補充電解質也可能發生抽筋;以游

泳來說,若缺乏暖身下水太快,因為溫度的快速改變,也會造成抽筋。通常當身體的體溫和

外界的溫度相差攝氏7度以上,而且突然接觸時,就會發生抽筋。


發生抽筋自解法:

1 發生抽筋時,第一步驟就是馬上停止活動,如繼續運動將會使肌肉造成嚴重損傷。

2 局部冰敷、按摩也可能緩解抽筋。

3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採用電解質片或喝運動飲料都可以緩解抽筋。

4 伸展運動:依照抽筋部位不同,緩解的方法也不同,但原則上都是朝收縮肌肉的相反方

  向伸展。


以下是常見7大抽筋好發部位的緩解方法


<小腿抽筋>:

大部分發生在腓腸肌的部位,這時可以用手頂住膝關節,另一手用力拉腳,使腓腸肌盡量

伸直,然後按摩至復原為止。


<大腿前面(股四頭肌)抽筋>:

輕輕用手抓住腳踝,將小腿往後彎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其實改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蹲下,腳掌著地,像練蛤蟆功一樣,但記住當要站立時,頭要下鉤,弓呈貓背,慢慢站起

來。


<大腿後面抽筋>:

盡量將腿往臉部靠近,如身體住下彎但保持膝關節伸直,使大腿後側能以伸展。


<手指抽筋>:

用力握拳,再迅速張開,再將手指往後壓,如此反覆做,直至恢復為止。


<手掌抽筋>:

將兩掌相合手指交叉,然後反轉掌心向外用力伸張;或是用另一手握住抽筋的手掌將手指用

力後彎直至復原為止。


<上臂抽筋>:

握拳然後屈肘,使前臂貼近上臂,再用力伸直,持續此動作直到復原為止。


<足趾抽筋>:

可以用手握住抽筋的足趾,用力往相反方向伸展,或是將抽筋的足趾抵於另一隻腳的足後跟

,然後用足後跟壓迫足趾。


面對抽筋,懂得如何預防還是最重要的,預防的方法包括:

1 運動前應有暖身,並且加強拉筋的動作。

2 水分補充,大量運動前半小時應先喝1000c.c.的水分,並且運動中每15分鐘應補充150

  ~250c.c.的水,並且補充水分的同時,適當地補充鈉(鹽分)以及電解水,可以使體內

  鉀鈉平衡。

3 良好的運動計畫:另外,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久站,晚上睡覺時可將雙腿墊高促進血液

  循環,平日也可穿彈性襪來達到預防效果。




補充相關訊息:睡覺時手腳頻抽筋?可試試四物湯加味




相信許多民眾都有抽筋的經驗,尤其最近正值換季,除了日夜溫差大,夜間的溫度也較低,

睡夢中突然抽筋的情況可能也因此增加,影響睡眠品質令人深以為苦,但是許多人經過例行

的血液檢查等,卻大多無明顯異常,找不出原因。


中醫對此症的病因解釋是「血虛不足以濡筋」,也就是說患者的體質在手、腳等容易抽筋的

部位,血液灌輸量低於正常人,就像引擎缺乏機油的潤滑,容易導致運轉不順、手腳關節伸

屈不利,於是引起抽筋,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因此中醫對手腳容易抽筋的症狀,是以「養血疏經絡」來論治,以「四物湯」加味,大部分

都可獲得改善,以中醫的觀點,持續服用一段時間,藉由中藥處方來改善體質上的弱點,以

後復發的機率自然就會降低。(文/陳榮聰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nov/17/today-health4.htm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6pzxl4CVQUYLXx8FYAN0G979/article?mid=125788

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脸部神经麻痹

一、自我按摩


现介绍沿着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


1、枕额肌额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驰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 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 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二、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版]  新  闻

 

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中医药发展论坛举行
深入研讨中医药发展有效途径

许嘉璐、洪虎、王国强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 (记者周颖 高新军)为了积极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2007年中医药发展论坛” 6月10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洪虎,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以及科技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论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主持,刘德培、王永炎、路志正、刘志明、桑国卫、李连达、张伯礼、唐由之等院士和著名中医药专家先后在论坛上发了言。
  许嘉璐副委员长从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体会,阐述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意义,鼓励中医药工作者要自强、自信和有韧劲,要坚定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洪虎副主任在发言中强调,中医药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手段,作为应对更多人存在的亚健康状态的战略措施,作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领域。他还就调整发展中医药政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强中医药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重点围绕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与人才培养;如何突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的防病治病能力;中医药的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等问题,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当前社会上个别人诋毁中医药的错误言论给予了有力批驳。
  王国强在讲话中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当前中医药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通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期的工作情况,分析了当前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他要求,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梳理、研究并采纳,以促进中医药事业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本次论坛专家和领导发言摘要另发)


 

北京首个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揭牌

  本报讯 (记者周颖)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的文化遗产日暨北京中医药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崇文区教委授予北京同仁堂博物馆为该市第一个“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来自崇文区96中学的学生成为同仁堂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首批参观者。
  北京同仁堂是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同仁堂文化”更是北京惟一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医药文化项目。同仁堂博物馆以丰富的馆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使广大青少年更加直观地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北京同仁堂集团总经理梅群表示,同仁堂博物馆将以“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为契机,继续建设完善,成为新的文化亮点,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活动期间,同仁堂中药专家现场免费为消费者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并介绍名贵中药材的合理选用常识和科学服用方法。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梁晓春等中医药专家作了“中医养生健康大讲堂”、“学会合理选用中成药”等专题讲座。

 

 

2007年度第1期国家药品质量公告公布一批中西药品抽检不合格

  本报讯 (记者张东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公布了2007年度第1期国家药品质量公告。
  根据2007年国家药品抽验计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对阿莫西林胶囊、地西泮(片、注射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头孢羟氨苄(片、胶囊)、盐酸尼卡地平(缓释片、胶囊)、盐酸小檗碱片、丹参注射液、六味地黄丸、清开灵(片、胶囊、颗粒、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香丹注射液等11个临床常用品种进行了评价性质量抽验。
  其中,中药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抽验结果为:
  六味地黄丸:承德御室金丹药业有限公司2批,大连天山药业有限公司、河北药都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信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兴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湖南时代阳光零陵制药有限公司、吉林森工健今药业有限公司、吉林森工健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益草堂制药有限公司、昆明生达制药有限公司、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参鸽药业有限公司、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万辉制药有限公司、通化鸿淘茂药业有限公司各1批,含量测定不合格;湖北瑞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博爱制药有限公司各1批,微生物限度检测不合格;江西广信药业有限公司1批,鉴别不合格。
  清开灵胶囊: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1批,微生物限度检测不合格。
  双黄连口服液: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批,微生物限度检测不合格。
  丹参滴注液: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1批,pH值不合格。
  丹参注射液:西安交大集团陕西金麒麟药业有限公司1批,装量不合格。
  西药不合格的有:
  对乙酰氨基酚片: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大政国际经贸(集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诺贝华乐制药有限公司、洛阳伊龙药业有限公司各1批,溶出度不合格;麦克集团.湖北武当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批,含量测定不合格;大同市卫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批,性状不合格。
  地西泮: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太原市卫星制药厂各1批,溶出度不合格;山西三晋药业有限公司1批,含量均匀度、含量测定不合格。
  地西泮注射液: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2批,颜色不合格。
  盐酸小檗碱片:大连金益制药厂、吉林省六福堂昌隆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云南金柯制药有限公司各1个批号,含量测定不合格;重庆和平制药有限公司、东北制药总厂各2批,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同人泰药业有限公司各1批,溶出度不合格。
  盐酸尼卡地平缓释片: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批,释放度不合格。
  阿莫西林胶囊:安徽省润康药业有限公司1批,含量测定不合格。

 

首都遴选培养优秀中医药传承人才

  本报讯 (记者周颖)6月9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的“薪火传承3+3工程”首都中医药优秀传承人才的遴选考核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举行。来自42家医疗、教学和科研单位的168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中医药人员参加了遴选考核。
  “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抢救挖掘与优秀传承人才培养联动工程”(简称“薪火传承3+3工程”)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进一步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加快首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抢救、整理和挖掘,建设一支中医药优秀传承人才队伍而启动的。其内容包括:遴选并建立三类传承室站——“中医药名家研究室”(陈列室)、“中医药名医工作室”、“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站”(简称“二室一站”),选拔培养三类中医药优秀传承人才,即临床人才、科普人才和研究人才。
  在参加遴选考核的168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9名,硕士学位的有51名,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到被推荐人员的60%。测试采取“1+1”的形式,即“公共基础综合能力素质测试”+“不同培养方向分类能力素质测试”。公共基础综合能力素质测试以中医药“四大基础”、“四部经典”和《各家学说》等课程中所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为主;传承临床人才能力素质测试以临床各科中医药辨证施治的能力考核为主,传承科普人才能力素质测试以作为科普人才在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医古文以及写作方面的基本要求为主,传承研究人才能力素质测试以考核研究挖掘中医药学派学术思想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能力素质为主。
  笔试通过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将组织面试。对遴选考核合格的传承人才,将参加针对传承人才所设计的公共培训课程,进入“二室一站”进行传承进修和承担重大学派传承研究项目。




南京市肛肠病医院成立

  本报讯 6月9日,南京市肛肠病医院在南京市中医院正式成立,这也是江苏省首家公立肛肠病医院。
  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兼南京市肛肠病医院院长丁义江教授表示,南京市肛肠病医院是在南京市中医院的全国中医肛肠中心、南京市结直肠病研究所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经江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成立后的南京市肛肠病医院设有3个病区共开放床位150张,年门诊量可达2万余人,诊治病种包括痔、肛瘘、便秘、大肠炎性疾病、大肠肿瘤、先天性肛肠疾病等60余种。(朱晓慧 孙为立)

 

东方医院培训员工树立人本理念

  本报讯 (记者周颖 闫剑坤)人文关怀与中医学有什么关系?怎样更好地将人文关怀体现在中医药服务之中?6月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举办了人文关怀与服务理念培训班。他们专门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建民就人文关怀的概念、人文主义的发展轨迹、医疗人文的重要性等作了专题讲座。
  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具有“仁者爱人”、“医乃仁术”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强调医疗活动要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然而,近年来一些医疗机构单纯追求高技术带来的高利润,医学界也推崇技术至上而忽视了素质教育,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而引发医患纠纷并影响中医院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要转变这一状况,关键是要树立人文主义思想,提倡全面教育。一是继承与发展国内外传统人文精神,保持医技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二要大力提倡人文关怀,强调“先看人再看病”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关怀患者,及时通报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患者有知情权和安全感,满足患者特别是特殊人群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华东六省一市致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本报讯 华东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协作网第三次工作会议近日在上海召开。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福建和上海的六省一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和部分中医医院院长参会。与会代表认为,华东地区要成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高地,应在中医治未病、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行业规范管理等当前热点问题方面有所研究、突破和创新。
  会上,各与会代表就 “中医医院开展‘治未病’试点工作方案”、“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增设中医康复诊疗科目的可行性”、“中医执业医师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全国名中医推荐标准”等五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确定了各议题的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并推荐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处、江苏省中医药局、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处分别负责“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中医执业医师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和“增设中医康复诊疗科目的可行性”三个议题。(陆超娣)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再评价

  本报讯 (记者张东风)为了加强对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的监督管理,确保患者用械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再评价工作。
  今年2~4月,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管道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临床使用期间,引起数名患者肝功能异常。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分析评价,确认患者出现的肝功能异常与使用的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管道密切相关。
  国家药监局要求,所有已批准上市的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的境内外生产企业,必须立即组织开展对该产品生产质量体系的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执行标准、所用原材料(包括辅料、粘接剂等)采购和生产检测记录、关键(特殊)工艺的控制、风险管理等情况。所有已批准上市的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的境内外生产企业,应在2007年8月31日前,向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提交产品再评价报告,并抄送生产企业(境外生产企业代理人)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该报告应包括生产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所用的各种原材料(包括辅料、粘接剂等)、生产工艺的可靠性、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资料,以及产品上市后临床使用、质量跟踪和不良事件监测等情况说明。
  国家药监局还要求各地药监局,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本地区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检查和相关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工作,确保公众用械安全有效。



健康关注

替加色罗药品暂停生产销售使用

  本报讯 (记者张东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6月8日发出通知,要求即日起,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替加色罗各类制剂,已上市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收回。暂停替加色罗各类制剂新药和仿制药注册申请的受理,并暂停替加色罗各类制剂的审批。
  替加色罗全称是马来酸替加色罗,商品名有泽马可、常罗宁、开乐宁等,在我国用于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缓解症状的短期治疗。
  近期,美国、加拿大等国暂停了替加色罗的市场销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使用替加色罗在治疗中存在增加心血管缺血事件的风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品种国内外监测、研究资料进行评价和论证后认为:目前对于部分患者,使用该药的风险大于利益。因而决定暂停替加色罗各类制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我国共收到替加色罗的不良反应报告98例,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等胃肠道反应。涉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有:心动过速1例,低血压1例,心慌2例。我国没有发生使用替加色罗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例。

 

一岁以内婴儿别喝酸奶

  本报讯 酸奶营养价值高,父母很乐意让孩子喝酸奶。不过,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营养中心主任齐可民提醒指出:一岁以内的婴儿别喝酸奶。
  齐教授分析说,处于婴儿期的孩子,胃肠道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胃黏膜屏障并不健全,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较低,4~6个月时也仅为成人的1/2。而酸奶的加工经过一个酸化过程,PH值
  较低,进入胃肠道后,可“腐蚀”婴儿娇嫩的胃肠黏膜,影响消化吸收。
  此外,婴儿胃肠道的微生物菌群处于生长变化阶段,尚不稳定,饮用酸奶可能会引起嗜酸乳杆菌群摄入过多,导致肠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引发肠道疾病。
  因此,一岁以内的孩子不宜喝酸奶。一岁以上的孩子虽可以喝酸奶,但不要空腹喝,原来,空腹时胃内的环境不利于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这会让酸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因此餐后两小时喝最佳。(金 羊) 

 

杭州:医院窗口排队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新华网6月9日电(记者岳德亮)浙江省杭州市卫生局日前要求:各医疗机构优化服务流程,增加窗口,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各服务窗口排队等候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严格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做到“六要、六不准”。
  杭州市卫生局近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若干意见》指出,医务人员执
  业要以民为先,病人至上,不准态度冷淡,语言生硬;要规范操作,合理施治,不准滥开处方,滥做检查;要涵养医德,诊治精心,不准推诿病人,草率诊疗;要钻研业务,提高医术,不准不求进取,安于现状;要加强沟通,和谐医患,不准不行告知,擅自决定;要遵章守纪,廉洁行医,不准收受红包,私拿回扣。


--------------------------------------------------------------------------------

[二版]  综合新闻


医德医术共生辉──记西藏昌都地区藏医院副院长向巴格来

  藏东雄奇的高山峡谷,康巴人率真的坦荡胸襟作证:自1965年参加工作以来,向巴格来从一名普通藏医到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称号的西藏昌都地区藏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几十年如一日,为继承和创新藏医药事业,为治病救人,默默奉献了40多个春秋。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向巴格来当之无愧!
  医德高尚,切实为病人着想
  如今的向巴格来额头已刻满条条皱纹,心中装着的还总是病人。周围的同事评价他:对任何病人一视同仁,关爱有加,总是一切为病人着想。医院的同志们都说,总看到格来院长躬身端坐在门诊认真地给患者诊病的忙碌身影。
  昌都县城关镇65岁的老人次旺,因患关节炎常年行动不便。到地区藏医院找向巴格来看病时,病情已经恶化。向巴格来不仅在精神上安慰次旺,而且尽可能地照料次旺的生活。向巴格来根据多年经验,采用藏西医药结合的诊疗方法,对次旺给予精心治疗,经过长时间的耐心医治,前不久,次旺甩掉拄了多年的拐杖。
  近年来,考虑到年事已高,医院党委劝向巴格来注意多休息。可向巴格来老忘记叮嘱,总是加班加点。翻看门诊挂号记录,2006年,他一人就接诊病人9536人次。加上在家里接诊和出诊的,去年他共为1万多名患者看病。在家里看病,向巴格来从不向病人收取费用。问及为患者免费提供了多少钱的药时,向巴格来认真地说:“一些病人来自农牧区,车费就花了不少,买药确实有困难。作为医生为病人分担一点药费是应该的,再说我还有国家给的工资嘛。”“医生要是离开病人就失去了意义”——向巴格来用自己的行动,丰富着他常说的这句话。
  随着向巴格来精湛的医术被渐渐传扬,寻医问药的电话从越来越远的地方打来,向巴格来也和平常问诊一样,在病人登记本上写下对方的姓名、年龄、住址等,并耐心地在电话里询问病情和治疗要求,认真写下对症的处方,再仔细地讲解药的服用方法和日常保健知识,仿佛病人就在他面前。内地一些城市买不到藏药,向巴格来就替患者买好药寄过去。他家里的汇票攒了厚厚一摞。一些患者寄来的药费不够时,他就自己补上。
  医术高超,探索藏西医结合治疗
  在40多年的藏医生涯中,从背诵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开始,向巴格来不断学习,勤于创新,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传统藏药的制作、加工方法,还积极探索出藏西医结合诊疗的路子。在治疗高血压、偏瘫、胃炎、骨质增生等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很多疑难杂症在他手里一一破解。
  1985年,昌都县城关镇一位61岁的老人突发高血压,导致脑淤血,半身瘫痪,被紧急送到地区藏医院。向巴格来采用口服藏药、放血等传统藏医疗法治疗,使病人挣脱了死亡线。随后,辅以外用藏药擦涂全身,经过5个月的治疗,老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明显下降,最后康复出院。
  熟悉向巴格来的人都知道,在他书房的藏式书柜前摆放着许多小铁罐,里面装的都是常用藏药。他的书房成了实验室。近年来,向巴格来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藏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点滴》,因临床应用价值高,被众多医药刊物转载。他参与编写的《晶镜本草》,对昌都地区藏药材资料进行系统登记和归纳,荣获首届国家民族科技研讨会优秀论著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传统藏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方面,向巴格来做出了很多贡献。
  培养人才,让藏医事业后继有人
  昌都地区藏医院上下几乎所有年轻医生都有跟向巴格来学习的经历。向巴格来总是把自己掌握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多年总结的藏药配制秘方全部授予徒弟。现在,地区藏医院住院部主任、副主任医师达娃扎巴,藏药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布琼都是向巴格来一手带出来的。向巴格来的许多弟子如今成了医院业务骨干。此外,向巴格来还举办多期面向县乡的医护人员培训班,并多次为单位干部职工讲授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知识。
  作为副院长,向巴格来全面负责藏医院的业务管理;作为老专家,他发挥学科带头作用,在建立肝胆、心血管等特色科室、临床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作为一名老师,他把众多弟子引进医学之门,把积累多年的医术、心得无私传授给他们,也把厚实的希望寄予在年轻一代身上。他说自己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希望藏医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藏医事业得以长足发展、代代传承。
(《光明日报》 记者 益西加措)




吉林扎实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本报讯 记者林天慕从日前召开的吉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为进一步开展“三名”战略,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在扎实推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又开展了3位名老中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确定了邓明鲁终身教授中药三级资源研究工作室、徐东铭终身教授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工作室和严仲恺研究员中药资源鉴定研究工作室,明确了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
  省卫生厅副厅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出席了座谈会并讲话。会上,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继承人分别汇报了各工作室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目前,任继学、刘柏龄、杨宗孟三位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传承研究被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列入计划,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工作室分别整理了名老中医的典型医案、病例,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名老中医的临床诊疗媒体影像光盘、相关诊疗技能图解丛书已正式出版。


 

上海市中医医院传承中医特色优势创建品牌中医医院

  本报讯 记者刘文选日前从上海市中医工作会议上获悉,上海市中医医院近年来结合医院临床薄弱的实际,从确有独特疗效的单病种入手,坚持走发展专科专病的道路,在竞争中扬长避短,为医院赢得了信誉,使医院发展驶入快车道。2006年该院门急诊103万人次,其中中医失眠专科、红斑狼疮特色专科等5个特色专科的门诊人次占15%;出院病人6610人次,同比上升11.5%;常用院内中药自制制剂60多种,全年使用中药饮片2240吨,饮片和中成药占全院药品总金额的74%,;2006年中医睡眠疾病专科、中医治疗小儿哮喘专科入选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中医小儿厌食专科等两个专科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优势专科。
  该院的具体做法一是以该院两个名老中医门诊部为基地,加强临床专科专病建设,带动师承人才培养;建立师承制度,组成梯队型继承小组,对继承人提出具体要求。被人们称为中医诊疗“精品屋”的石门一路名老中医门诊部,汇集了全市50多位中医、中西医结合精英。老中医药专家运用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显著疗效,促进了年轻医生的思想观念变“要我学中医,要我用中医”为“我要学中医,我要用中医”。该院参加全国和上海市继承班学习的27位继承人,在继承班结束后仍坚持跟师抄方,参与导师学术思想整理。很多青年中医师利用业余时间在医院两所名老中医诊疗所学习,挖掘、整理、推广、应用名中医经验,甚至出现了主任医师数十年抄方的现象。
  二是开展以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团队模式,以名老中医名字命名领衔的名老中医工作室。该院除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创建张镜人首席名老中医工作室外,又先后成立了王翘楚、沈丕安、王霞芳、李如奎、余莉芳五个名老中医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选拔配备2~3个继承人,培养了一批人才,带出了一批成果,如:“沈丕安活血利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获上海市闸北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董氏开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获闸北区二等奖。
  三是多层次、多学科、多渠道选拔、推荐热爱中医药事业、乐于奉献的青年医师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中医临床研修班项目,以及高层次西学中、中医优秀青年临床医师、高层次针推伤、中医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多渠道培养实用型人才。目前该院硕博士比例已经达到29.6%。
  四是以临床疗效为核心,大力扶持科研项目。近两年来,该院投入70多万元,建立院级课题近百项,如中药外用祛斑霜治疗“黄褐斑”、“陈氏黑药膏治疗软组织感染”等一批特色鲜明,临床优势显著,但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的项目。对于科研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科,先后成立上海市中医医院失眠疾病研究所、上海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研究所(筹)以及中医心血管病、骨伤、肿瘤、风湿免疫、神经疾病研究室。2006年该院设立骨伤、肿瘤两项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计划3年投入600万元,从有中医独特疗效的单病种入手,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研制的“花丹安神合剂”进入临床Ⅱ期研究,取得了3项专利;风湿免疫研究室研制的“痹症一号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药临床前研究被列为市科委课题。近五年来,该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4项,上海市科委项目4项,上海市教委项目5项,上海市卫生局项目32项,校区级项目9项。被各种刊物录用论文70多篇,整理出版了《医案选粹》、《上海市名老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精粹》、《从肝论治失眠临床经验》、《沈丕安活血利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董氏指压法治疗吐乳症”等书籍和论文。

 

竹溪县通过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验收

  本报讯 6月7日,湖北省竹溪县通过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验收。专家组认为,该县在创建中中医网络健全,已形成了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中医三级服务网络;中医药队伍稳定;科室及病床设置合理;基本设备及中药配备齐全;中医诊疗水平及工作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中医药服务。
  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处的竹溪县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属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地理环境特殊,气候差异大,蕴藏着丰富的药材资源。自2002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认竹溪县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以来,竹溪县县委、县政府把中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抢抓机遇,两年创建,一年提高”的基本思路,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十五”规划及调整产业结构范畴,在境内高山、二高山、平坝的农业产业格局中,按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下达中药材种植计划,形成规模种植,目前该县拥有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4万亩,产量1348吨。制定了《2001-2005年的中医事业“十五”发展规划》,按规划要求分别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指标;把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等项目作为重点,以县卫校为中医药理论培训基地,以县中医院为临床培训基地,对县、乡、村三级中医药人才进行了正规化、系统化培训。(马 骥)




健康信息

湖北消委发出警示:功能饮料不能代替日常饮水

  本报讯 天气渐热,各种标称“补充营养素”、“提高免疫力”的功能饮料纷纷上市。日前,湖北省消委发布消费警示:功能饮料多为炒作概念,并非人人皆宜。不少功能饮料所标注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模糊随意,消费者小心被“忽悠”。
  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功能饮料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即使是在准备提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审批的新国际《饮料通则》中,也没有“功能饮料”这一分类,其生产商执行的都是自己的企业标准。
  有关人士认为:功能饮料应为特殊人群饮用,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更不能代替日常饮水。首先,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喝功能饮料。一些功能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成年人饮用能提神抗疲劳,但儿童就应慎用;对于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功能饮料通常含有的钠元素会增加机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因此,在没有运动流汗的情况下,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群也不适宜饮用。其次,功能饮料不能代替饮水。由于各种功能饮料含有糖分,可以抑制人体的摄食中枢,使人产生饱感,还容易造成脱水,只能解一时之渴。
  该消委还特别提醒,市场上凡是经过审查、实验的功能性饮料都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产品包装上都有一个类似草帽的图案标志,上面写有“保健食品”字样;二是真正的功能性饮料在包装上都有批准文号,写有“卫食健字×××第×××号”。(荣先明 胡岳元)


秋天出生的人寿命更长

  本报讯 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秋天出生的人比在其他季节出生的人能活得更长久。
  据奥地利新闻社6月8日报道,最新出版的一期德国《药房展望》杂志刊登了相关的专业报告。
  根据德国罗斯托克市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统计研究所对200万名1918年以前出生的丹麦人和奥地利人的调查统计,比起其他季节出生的人来,秋天出生的丹麦人平均寿命要长半年,而秋天出生的奥地利人则平均能多活9个月。
  这一结果也印证了来自澳大利亚的统计数据。在那儿,生日在4月到6月之间的人寿命更长——而那三个月恰好是当地的秋天。
  科学家猜测,这一结果可能与饮食习惯和传染病有关联,因为这两个因素在不同季节里常常会有区别。(黄 频)


每天喝两杯咖啡可降低患肝癌风险

  中新社6月8日电 研究显示,每天喝两杯咖啡,可以使罹患肝癌的风险降低43%。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拉松与沃尔克博士联合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发表报告指出,医学界过去20年累积了许多有关咖啡对肝功能与肝疾病的潜在益处的研究数据;有好几项研究发现喝咖啡跟肝酶水平呈反比,而肝酶水平的高低又跟罹患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有关。
  研究人员于是对已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大规模的检讨,以找出喝咖啡跟罹患肝癌风险的关系。他们对11项研究结果进行统合分析,研究共涉及2260个肝癌病人和23万9146个用来进行对比研究的健康人士。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研究都显示喝咖啡跟患肝癌的风险呈反比,而这种关系在其中6个研究中尤其明显。
  拉松与沃尔克指出,咖啡含大量抗氧化剂如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能对抗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防止致癌物的形成。此外,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也明确显示咖啡与绿原酸有抑制肝癌的作用。


--------------------------------------------------------------------------------

[三版]  视  点

 

伟大医学思想的社会实践
中医治未病是健康养生之学

□ 王 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治未病是伟大医学思想的树立
  治未病思想发端于我国的《黄帝内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而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工治未病”(《灵枢·逆顺》),指导人们“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强调“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七)。这里将医学的研究对象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种状态,将医学的功能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即:“上医”为维护健康的养生医学,“中医”为早期干预的预防医学,“下医”为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欲求最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证治心传·证治总纲》)。申言养生防病是医学的主要目的与功能,这种医学观贯穿于中医学的许多著作中,如《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长此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尝谓备土以防水也,苟不以闭塞其涓涓之流,则滔天之势不能遏;备水以防火也,若不以扑灭其荧荧之光,则燎原之焰不能止。其水火既盛,尚不能止遏,况病之已成,岂能治欤?”清·曹庭栋则指出“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
  一个较长时期以来,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渴望健康的欲求日益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被动的,是对医学主体功能的削弱与颠倒。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发展;等等。这昭示着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国务院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治未病在保持人的身心健康,改善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非常重要”,并认为“中医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中,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实践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开展治未病是伟大的医学革命
  如果现在要求人们回答医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人们常会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医学的对象是发病的人群,医学的任务是对已患病的人进行治疗,因而医学是关于疾病的医学。西方医学经典的定义也认为,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并认为医学是研究人体偏离健康状态及表现出异常状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然而大量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针对疾病的医学思想和行为,在降低病死率的同时,却导致患病率的不断增加,医学与药物学进步的另一面又导致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上升、医疗费用日益上涨,造成了社会的极大负担和分配不公。世界性医疗危机的不断出现,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开始反思:“当代世界性的医疗危机,它根源于近代医学模式的、主要针对疾病的技术统治医学的长期结果。”(《医学的目的的再审查》国际研究计划)1996年WHO在《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说到底就是将医学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来源于疾病的预防观。“预防”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下经》“君子以思患而豫(豫,通预)防之”。春秋时期亦提倡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如《管子》说,“惟有道者,能避患于未形,故祸不萌。”实践以人的健康为医学目标,“宝命全形”的养生之道,是对健康的维护,“以平为期”的治疗思想,是使疾病向健康的转化。
  实践治未病是伟大的社会运动
  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2月23日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不少家庭面临“因病致贫”以及“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卫生体系正担负着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期望平均寿命延长,国人也更加注重自身健康。国家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了要战略前移:即从疾病为主导向健康为主导转变,重预防、重保健、治未病,使人们逐步形成维护促进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和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报告指出,在人类健康长寿影响因素中,现代医疗的影响只占8%。因此,“治未病”要形成社会风气,成为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掌握健康长寿的主动权。
  时代在发展,健康的概念不再是单纯的没有疾病,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在人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满状态。这个定义表明,健康应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适应状态的良好。学习研究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必将促进国民的健康。元代医家朱丹溪指出“今以顺四时,调养神志,而为治未病者,是何意耶?盖保身长全者,所以圣人之道;治病十全者,所以为上工术。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著于《四气调神大论》,厥有旨哉!昔黄帝与天师难疑答问之书,未尝不以摄养为先,始论乎《天真》,次论乎《调神》。既以法于阴阳,而继之以调于四气;既曰食饮有节,而又继之以起居有常。淳淳然以养生为急务者,意欲治未然之病,无使至于已病难图也。”(《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学倡导的治未病的思想以及丰富的养生理论和经验乃是今天发展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的宝贵财富。
  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手段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如何应用于养生防病?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特色。我们研究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有助于把握中华民族的体质特点,可直接应用于健康评估,并用于具有疾病危险因素的、亚健康状态的、慢性疾病及康复期的人群与个体,进行生活行为指导、养生保健、医疗干预和个性化顺势健康管理服务。实践证明,体质辨识对“治未病”的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防治模式的形成,对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事业、经济建设有重要的贡献度。诚如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批西方学者指出,“在我们西方所称的‘功能整体性医学’只是刚刚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但还没有给出特殊功能变化和一个明确定义的框架。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开创的中医体质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学中经过时间检验的方法学,可用于干预、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将有利于全球性的公共健康。”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愿我们在治未病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实现“人人享有健康”。

 

《中医治未病解读》序

□ 王永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学是研究生命规律的科学。当今医学的目标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人文关怀。综观全球自然学科只有一个通行的学术体系,而医学则不然,至今仍存在中医与西医两个独立的体系。面对现实人们关心的是健康长寿,需求高质量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由此可见取中西医学之长互补互动,阐发各自的优势服务于人类的保健医疗事业,应是中医与西医的共同愿望。晚近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扶持“治未病”理念的宣教及相关保健医疗措施的探索和推广。为此,继承先祖养生、预防的方法,融通中外健康管理的经验,构建现代人的精神调养与生活方式,将是时代赋予医务界同仁的重要工作,具有历史意义和实际价值。
  近闻中国科学院戴汝为院士在《光明日报》发表《从信息时代迈向“概念时代”》的文章,明确指出中国文化的形象思维被大量运用于中医药领域。以形象思维阐述中医的天人观、整体论及比类取象等相关学说,结合综合集成思想了解辨证论治,并从我国首创的复杂巨系统的观点诠释中医理论,诸如证候、体质、藏象及治则治法等,从思维科学出发落脚到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学,将为我国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联系到“治未病”的研究途径,首先是概念的理解与诠证。王琦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应时应势撰写了《中医治未病解读》一书,从养生——治未病的基础,体质——治未病的根本,亚健康——治未病的重点,到特殊人群——治未病的关注对象,可谓从实际出发阐释了概念、把握了要领,弘扬了中医学“上工治未病”的原创思维和丰富的内容。提到“亚健康”,尽管社会学术界有诸多争议,然而它引领着健康医学发展的方向,蕴含着预防医学的科学内涵,作为专门的学问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而后向社会推广研究成果,我表示赞同。王琦教授是国内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的著名学者,曾做出富有开拓创新的重要成就。本书就体质与治未病一篇中的体质三级预防的意义确是创新见解。曾有学人提出体质证候学与证候体质学,我主张将宏观与微观、综合与分析的研究加以链接,重视描述性的观察及应用,才能做到使更多的人接受中医中药的服务。
  进入21世纪初叶,中医药学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受世人瞩目,国家倡导科学发展观,实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医药卫生服务重心下移到农村社区,重心前移到预防保健。王琦教授领衔的作者群体富有创新精神,潜心钻研,勤于写作,著成本书。解读中医治未病的原创理念立意深远,颇具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对于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书稿已成,邀我写序,有感作者群体的信任与鼓励,爰为之序。



读者来信:让“治未病”服务百姓

□ 林 宏

  读了《中国中医药报》(4月16日一版)刊载的《治未病思想服务百姓前景看好》一文后,笔者为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挂牌成立,把预防、保健、养生融于一体,造福于黎民百姓的健康事业的传统精神拍手叫好:这不仅是落实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重大举措,而且是传统中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重返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利国利民、济世救人的善举!
  记得笔者在孩提时代(20世纪50年代),祖母就说我是“肝火体”,她老人家虽然没有文化,但却知道用传统中医辨体质的方法给我下“检查结论”,并叫我要多吃“滋阴”类食物,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同时,我又经常听祖父(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对他的病人说:你是“阴虚”、“阳虚”、“水湿体”、“气血不足”、“气虚”、“心脾两虚”体质,并嘱咐平时应注意调养,食用适合以上体质的凉、热、滋阴、补阳等食品或中成药。在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传统中医在药食同源保健食疗的推广应用,都是家喻户晓的平常事,就如家中必备的油盐酱醋一般,还有许多治常见病的草药,如马齿苋、蒲公英、艾叶、菖蒲、鬼针草、车前草、桑叶、菊花等,都有精彩的描述。在今天,我国广大农村、工矿企业还有喝“凉茶”、“六一散”(中草药熬汤)防暑降温的习惯;日常生活中,民间百姓的方言中,“上火”、“受凉腹痛”、“头风”、“气色不好”、“脾冷”(食欲不好)等,还深深烙下祖国传统医学“中医术语”的印记。
  但是在21世纪,古代华夏民族黎民百姓生活的寻常事,在今天却要进行试点,虽然对我国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事业是一件大好事,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却不能不令国人感到遗憾:由于长期以来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缺失,以致现代年轻人和不少的成年人对祖国传统医学——中医缺乏了解,似乎是“天外来客”,不知与自身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更不知她竟是我们华夏民族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瑰宝”!
  在近代,国人对祖国传统医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药”?它们来自何方?恐怕是一无所知。若有哪位记者有兴趣的话,不妨做一番社会调查便有结论。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关于卫生基础知识方面一贯采用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主要是西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对祖国传统医学在古代为华夏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以及中医药在现代仍在为我国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对那些现代医学(西医)治不好或无法检查治疗的疑难杂症,而经中医用传统的辨证论治诊察治疗方法予以治愈的事例没有进行宣传教育,若长此以往,我们的后代子孙将与祖国传统医学渐行渐远,若干年后他们或许会跟今天来华学中医的“洋学生”一样,要漂洋过海到外国去学“中医”了!有位日本学者就这样说过:今天我到中国学中医,明天你们要到日本学“中医”!听了此话,国人将有何感想?
  因此,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要实施“中西医并重”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宪法精神,就应当加大祖国传统医学知识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学校基础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年青一代进行传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教育,在中小学课本中有选择地引进有关中医药历史源流、中医四大经典著作、著名医家及医学成就的基本知识,以及现代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和基本用药常识等,为国家培养中医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衷心祝愿“治未病思想服务百姓”的中医传统预防保健疗法中心在广大城乡、社区和农村生根、开花、结果,重放光彩!




老年保健

吃鱼油过多会长老年斑

  鱼油来源于深海鱼类脂肪的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因此,鱼油能够降脂,老年人可以适当服用;同时它对神经细胞有益,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很多人都把鱼油作为日常必备的保健品来服用,有时还加大服用量,认为保健品多吃点对身体没什么“坏处”。事实上,体内含有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发生过氧化反应,消耗抗氧化物质,出现细胞老化等情况,如皮肤老化有老年斑等。对儿童来说,也不是多吃鱼油就会更聪明。此外,鱼油里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吃鱼油时最好不要喝茶,以免茶叶中的茶碱和鞣酸与鱼油作用,影响保健效果。
  由于普通鱼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数量极小,只有寒冷地区深海里的鱼,如三文鱼、沙丁鱼等鱼类的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才极高,在市场上,要想买到纯正的鱼油并不容易。其实,从水产品中摄取不饱和脂肪酸,才是较好的选择。成人每天摄入所需脂肪30%的不饱和脂肪酸就可以维持身体健康,建议每星期吃3~4次深海鱼,就能满足日常的需要。补充鱼油也应该因人而异,对于习惯吃鱼的人来说,没有必要额外服用鱼油;而对吃鱼少的老年人,可以适当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鱼油时不要和鱼肝油“弄错身份”,鱼肝油的制作原料是鱼的肝脏,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D,它们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如果将鱼肝油当鱼油吃,长期大量服用,会造成体内囤积过量而无法代谢,导致中毒,引起脑压升高等危险情况。(郑帆影)

 

老人坐着打盹藏危机

  有的老人喜欢在白天偶尔打个盹,即便是几分钟也觉得精神大为好转。有关研究认为,老年人习惯打盹是健康的标志。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利说,老人睡眠时间通常在5~6小时,白天打盹可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提神养脑。但打盹次数不能太频繁,一般每次为10~15分钟,否则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老年人不宜坐着打盹,因为坐着睡觉时心率变慢、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流入各脏器的血液相对减少,很容易发生脑供血不足。醒来后会感到全身疲劳、头晕、腿软、耳鸣。
  如果老人白天打盹的次数明显增多,困意频繁,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应警惕脑血管病变的可能,及早去医院检查。(吴 帆)

 

老人别把痛苦放大

  因急性肺炎,老张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但出院后总感觉肺部隐痛,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尽管家人一再劝解只是普通的肺炎,静养一段时间就可痊愈,但他却认为是家人故意隐瞒病情,整日变得焦虑不安、忧心忡忡,肺部不适症状也因此越来越严重。就在老张萎靡不振时,一位多日不见的老友打开了他的心结。
  那位老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走异常困难,可他仍坚持锻炼身体。了解了老张的顾虑后,他告诫老张:“你不能瞎猜疑,即使患了绝症,整日忧心忡忡的,病能好吗?自寻烦恼非但治不了病;相反,身体没病也会被心病拖垮。你应该向我学习,寻找生活中的乐趣。瞧我这两条腿,都快拖不动了,可是我还是喜欢到外面多走走、多活动活动、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其实,心理的恐惧往往对健康损害更大。尤其是老年人,长时间的忧愁、烦闷不安会加快自身的衰老速度,而且为整个家庭投下不和谐的阴影,影响到家人的生活。由此可见,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应顺其自然,正确看待死亡,不可自寻烦恼,胡乱猜疑。(矫友田)

 

用熨斗给袜口“增肥”

  许多老年朋友为了防止袜子下滑,喜欢穿袜口紧一些的袜子,甚至脚踝部都勒出了红痕。殊不知,袜口过紧,对健康非常不利。
  脚踝是脚部血液循环的重要关口,如果袜口松紧合适,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流回心脏;倘若袜口太紧,会导致本该流回心脏的静脉血液淤滞在脚踝附近,将使心脏负担加重,长久下去甚至引发高血压。人们常常感觉脚发凉,可能也是袜口太紧的缘故,是由于动脉血液不能及时到达脚部,导致脚局部的新陈代谢降低造成的。此外,袜口太紧,还会导致脚部皮肤角质层增厚,变得粗糙、干燥,日久会诱发鸡眼、脚垫等。
  中老年朋友更应格外注意,因为这类人群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脂、动脉硬化,袜口对脚踝局部的压迫常常会导致血压增高,严重者甚至诱发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及足部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不良,袜口过紧无异于“雪上加霜”,容易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足。
  因此,我们在选择袜子时,除了注意其质地、大小外,更应看袜口的松紧是否合适。已经买回来的袜子,如果袜口过紧,不妨借助蒸汽熨斗给袜口迅速“增肥”。具体做法是:先用软尺量一下脚踝处的周长,然后找一块宽度适中的废弃硬纸盒,将袜口撑起,根据袜子的质地,设置电熨斗的温度,在两面的袜口处轻轻各熨一下,这样,原本过紧的袜口就能宽松很多了。(庄乾竹)


--------------------------------------------------------------------------------

[四版]  教  育


天津中医药大学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

□ 曹永兴 本报记者

  天津中医药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可谓硕果累累,一批批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或中医院的院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几代天津中医人共同的努力,而其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指导天津中医药大学迈向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
  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要有精湛的诊疗技术,更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不但要掌握医药学知识,还要懂得社会、心理、物理及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要求医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天津中医药大学主张医学教育更应注重质量,以质量为生命线,不能以牺牲质量追求规模效益。
  该校在医学精英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录取环节上,严把“进口”;毕业环节上,严把“出口”;在学期间,通过“名师工程”、“严师工程”(严谨治学、严格执教、严师益友)、“教学改革工程”等多种措施严把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了毕业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得以较快成才,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
  培养“通才+专才”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在学科属性上,它包含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其对象是人,面对的是复杂的疾病,关乎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医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应属于专才教育。但是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中医学高等教育模式和知识结构要以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人文知识、科学素养、管理协调与交流能力等,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给学生更多的延伸发展空间的本领。
  鉴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该校提出了“延伸学生发展空间”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机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如在课程设置上,在强化通识课程、优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基础上,该校增设了选修课程板块,如逻辑学、古典哲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研究、音乐赏析等。目前,该校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15%以上,学生通过通识课程,扩宽了口径,通过基础与专业课程,基础知识更加扎实,通过选修课程增加了自主空间。学生普遍从教学改革中获益,综合素质普遍增强。在“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屡屡获奖。
  “授之以渔”取代“授之以鱼”
  多年来,传授型教学方法占据着大学教学方法的主流地位,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背诵知识,但是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而教师也因为多年一贯制养成的传授习惯,不易受到来自学生方面的提问而导致知识更新不足,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医药院校显得更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该校提出了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和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校长多次强调,教学方法改革不得小看,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一个方法的改革,会带来高等教育的一场变革,中医药高等教育更是要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要利用教学方法的改革想方设法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要怕被学生问住,老师也不是万能的,被学生问住,自然就督促教师充实与更新知识。
  该校开展了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教学方法专项改革工作,首期在20余门课程中进行重点了改革。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预习、讨论、提出问题等多个环节,开动脑筋,锻炼了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大为增强;二是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备课查阅资料以更新知识,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同时还要回答来自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担任讨论式教学课程教师普遍的感想是,没有想到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有了学习能力会有如此大的潜力,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老师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同时也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
  科教相长促发展
  一所大学需要建立科研文化,要大力提倡教师进行科研工作,不搞科研的教师就不易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该校的这一教育理念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重视科研、参加科研在这里已蔚然成风。近年来,从教育教学研究一直到自然科学研究;从校级课题一直到国家“973”、“863”、“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教师都积极参加申报。由于多年的科研文化积淀,该校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进步,以2006年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该校教师担任项目第一负责人的项目达到18个,其中重点项目1个。教育教学研究也已经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受益者仍然是学生。科研不仅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授课效果,而且也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参与科研的平台,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工作,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据悉,目前天津中医药大学正在实施“优质教学工程建设计划”,该校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和天津市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医药学合格人才。

 

朱良春强调中医基本功的重要性

□ 于丽珊 本报记者

  江苏省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南通市中医院吴坚医生主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继承研究”课题《朱良春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研究》。吴坚在总结名老中医朱良春临证要诀时说,朱良春常讲“中医药的特色在于疗效”,而追求良好的疗效是每位从医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要成为名医,不但要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还要有扎实的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功。
  中医诊病的手段主要为望、闻、问、切,类似于西医的视、触、叩、听。朱良春在临证中注重望、闻、问、切,强调要认识、掌握好这四种基本功。中医和西医虽属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针对的对象是统一的,都是人体,其治病的基本操作技术还是有相通之处。
  舌诊在望诊中最重要
  四诊之中,朱良春最强调的是望诊。中医常谓“望而知之谓之神”。即高明的医生经验丰富,一望即知病之所在及程度。朱良春常在诊病结束,细致地向我们讲解如何从病人的姿态、形体、步伐和面色、眼神等判断病位和神之衰存。如肾病多面色晦暗、肌肤枯槁。
  从头到足,望诊内容很多,首先要看整体,主要是形态和面部、眼神;其次要重视望局部,如痹证,就要望四肢关节有无肿胀及肿胀的程度,肌肤有无红斑、结节、关节、脊柱活动度如何?还要看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舌诊在望诊中是最重要的。“舌象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五脏六腑的病变。”看舌象,重点包括三项:舌体、舌质、舌苔。舌质和舌苔要结合起来看,因为舌质和舌苔有时一致,有时不完全一致,临证就需要舍质从苔,或舍苔从质。
  朱良春在临床实践中,还总结出三个望诊经验:一是肝炎患者的血管变化。朱良春对肝炎病人眼血管的变化进行过系统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所以,眼血管变化对肝炎的诊断和病情进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是“人中”诊法。朱良春根据《灵枢·五色篇》“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之启示,创“观人中的色泽与同身寸长度之差距”以诊察男女生殖系统病变的方法。三是舌边白涎,是在舌之两侧边缘约5厘米处各有一条白涎凝聚而成的线索状泡沫带,由舌尖的两侧向内伸延可达寸许,清晰可见,不难辨认。有的患者因言语、饮食而消失,但静候片刻,即可复出。朱良春指出:“舌边白涎乃痰湿凝阻、气机郁结之征也,虽见之于舌,若审其内,证之可见。”临床上朱良春常以此辨为痰气郁结之征,用豁痰渗湿、调气开郁之法论治,屡屡获效。征诸古籍,未见记载,殊堪珍视。
  问诊要细、巧、准、清
  朱良春强调,问诊要注意问得细、问得巧、问得准、问得清。就诊病人来自各地,文化程度有高有低,回答有简有繁。对病情复杂者,就要问得详细些,病人多时,就问得精炼些。问诊是和病人交流,要注意神情、语气、亲切自然。对于涉及隐私的,可降低语声,医生听清即可,以得到病人理解。对于有些疾病如可能的病因、诱因,包括职业、居住环境、嗜好等,应细心、耐心询问。对主症伴随的症状也要注意一一问清,特别是饮食等情况,因为饮食的好坏反映了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正气的盛衰,相当重要。问诊与其他诊法结合,更能全面了解病情。
  闻诊也可收集不少资料
  临床诊疗中闻诊相对较少,但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例如,口中有尿臭味为尿毒症患者;口中有烂苹果气味为酮症酸中毒患者;口中若有氨臭味为肝昏迷患者;咯痰腥臭可为肺痈患者等等。
  切诊中脉诊最常用
  切诊中脉诊比较重要,切脉要宁心片刻,细心体会指下脉象。朱良春经常从指下脉象中诊出有早博、心房纤颤及隐性冠心等心脏异常情况,与心电图检查一致。但脉象必须细加体察,方能有所得,所以要下较大精力去掌握。





健康讲堂

喝冰镇饮料要有度

  大热天喝白开水总觉得不够“爽”,因此不少人偏爱冰镇饮料,喜欢喝下去那种让人从头凉到脚的瞬间感觉。但有关专家提醒,这样无度地喝冰镇饮料有损胃肠道健康,还可能导致胃肠炎。当冰镇饮料进入胃肠道时,会引起胃肠道收缩。如果出现痉挛性收缩,就会发生腹痛。
  冰镇饮料喝多了不好,冰镇的酒类喝多了更危害健康。炎热的夏天,一次喝太多的冰镇啤酒会使胃黏膜温度骤降,容易引起胃痛和消化不良,甚至诱发感冒。另外,饮入冰镇啤酒后,胃肠体积膨胀,导致胃壁扩张,招至溃疡病的疼痛发作甚至引起急性穿孔,从而引发凶险的腹膜炎。所以炎炎夏日,冰镇饮品虽然可以解暑,但一定要注意适量。
  饮用冰镇饮料时开始觉得舒服,过后却仍有口渴感,而常喝传统消暑花茶可以清凉一夏,值得提倡。食用冰镇食品和饮料要注意几点:一是要适时,不宜在饭前饭后吃冷饮;二是要适量,冷饮的摄入量一次以150毫升左右为宜;三是食用过程要缓慢;四是食用冷饮有禁忌,不同的人对冷饮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有病的人应该少饮,甚至忌食冷饮,婴儿也应忌食冷饮,幼儿少吃为宜,年老体弱、患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多吃冷饮。(周 虹)



气喘症状该如何区别

医生:
  我是个中年妇女,有哮喘病,经常气喘,可我最近看报纸上说“慢阻肺”也有气喘症状。那么,这二者如何区别呢?我该不是又有哮喘又有“慢阻肺”病吧?(河北 吴方)

吴女士:
  慢阻肺(COPD)虽然也是一种具有气喘症状的疾病,但它与我们熟知的哮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COPD患者的气流受阻情况大多呈进行性发展,基本上无法消除,而哮喘的气流受阻情况大多是可逆的,经过治疗以后可以得到缓解。由于两种疾病的本质不同,COPD大多为吸烟、大气污染和反复感染引起,而哮喘则为变态反应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故它们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由此可见,您不必担忧,可到医院请呼吸科专家做一次详细检查。即使两种疾病并存,也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自己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将自己打倒了。现代科学如此发达,慢阻肺(COPD)和哮喘已不再是“冷面杀手”了,也在可攻克之列。
  另外,你也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疗法,效果很好。(安徽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金山)


生气也能导致糖尿病

  张大爷有个儿子,今年30多岁了,整天不学无术,在社会上四处闲逛,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让张大爷操碎了心。前些天因为拦路抢劫而入狱,当张大爷听到这个消息时如晴天霹雳,当即晕倒。后来一段时间张大爷觉得浑身无力,到医院一检查,他得了糖尿病,医生说张大爷的糖尿病和生气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生气也能“气”出糖尿病来。
  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β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如果不良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被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
  不良情绪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主要限于中老年人,该年龄段的人内分泌功能减退,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功能下降,是不良心理导致发生糖尿病的原因。因此,作为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中老年人,应当认识到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把控制不良情绪作为预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糖尿病病人,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这对控制血糖非常重要。此外,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体育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心情,控制病情。病人家属也应多疏导、鼓励、安慰并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难以排解时,应及时找专科大夫就诊,避免病情加重。(杨凯艳)


--------------------------------------------------------------------------------

[五版]  学  术


中医药学的“形与神俱”命题

□ 任秀玲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黄帝内经》从生理学角度出发,认为人的形体与精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形体产生精神,精神与形体有机结合,相伴相随,俱往俱来,俱生俱灭。《灵枢·天年篇》曰:“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人的生命是父精母血媾和而成形体,得神则能生存,失神就会死亡。血、气、营、卫调和通畅地营运于五脏,产生各种生理功能(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就是“神”,“神”由心来具体主持,并且神中的魂魄等具体职能都完备、完善,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素问·上古天真论》把这种血、气、营、卫、五脏等物质生成神、魂、魄,而魂魄等神又与形体相伴相随的关系,概括为“形与神俱”,形成了中医药学的“形与神俱”命题,确立了中医药理论的唯物主义形神观念。
  形者神之质 神乃形之用
  形是神的主体、实体,而神只是形的一种属性和作用。《黄帝内经》虽然未能从哲学角度总结形神关系,而是由南北朝的范缜在《神灭论》中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但《黄帝内经》却从生理学角度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
  《黄帝内经》认为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由五脏而产生,是五脏的生理功能。《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明确指出人的神魂魄意志与五脏相关。
  在五脏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之间还存在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这一中间环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阐述了水谷精气营养五脏,五脏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和调,“神乃自生”。《灵枢·平人绝谷》说:“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水谷精气不断的生成和被利用,保证了五脏功能正常,血脉充盈调畅,精与神的运动就能维持,所以《黄帝内经》把“神”,直接判断为是“水谷精气”。又说:“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神者,正气也。”
  《黄帝内经》把神说成是“水谷精气”、“血气”、“正气”,实际上指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命运动,神不但是五脏之心、肺、脾、肝、肾的生理功能,而且还取决于水谷精气、血、津液、正气等多种因素。是水谷精气、血、津液、营卫等生命物质,营运于五脏,保证五脏功能正常而产生了“神”。
  《黄帝内经》把水谷精气、血、津液、营卫等物质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间相互为用关系概括为“精神”二字。因此,《黄帝内经》中诸多的精与神二字连用,并不是现代汉语语义中的精神含义,而是概括了精与神间的运动。《素问·汤液醪醴》说:“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神不使也。……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精神不进”是指精气与神之间的内在运动止息,即精与神间相互为用终止。因此,才有理由可以把精神二字拆成“精坏神去”。又如《灵枢·大惑论》说:“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指出幻视、幻觉之类疾病是由于“神精乱而不转”所致。精神二字可以颠倒其序,成为“神精”。“不转”,就是不运动。所以《大惑论》唯物地解释了幻视的病因病机是精与神互用关系失调,不能相互转化。至此,我们就可以完全理解《素问·上古天真论》描述“至人”的养生方法“积精全神”了。
  总之,《黄帝内经》认为精能充形、养形,形者神之宅,神乃形之用,形神相俱,精神互用。
  形神互用、互制
  首先,形体强弱直接决定精神的盛衰。《灵枢·营卫生会》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指出人在壮年时,血气旺盛,身体强健,因此白天精神饱满,夜间睡眠也好;人到老年时,血气衰退,身体衰弱,因此白天精神不振,夜间睡眠不好。可见,身体状况决定精神状况。此外,五脏的功能正常与否也直接影响着精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虽然《黄帝内经》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的具体器官模糊不清,对大脑的功能缺乏深刻认识,但五脏功能影响着精神活动及精神状态,时至现代越发成为不可轻意否认的事实。因此,五脏功能直接决定精神活动,“府精”方可“神明”。
  其次,《黄帝内经》认为精神也可反过来影响形体,精神状态能影响人的身体状况。《素问·移精变气》说:“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分析了古人病种简单的原因是很少有精神因素的影响。《素问·汤液醪醴》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指出精神因素影响疾病的愈后。《素问·生气通天》的“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都反映《黄帝内经》对精神反作用于形体的认识。
  《黄帝内经》基于形与神之间的互用、互制关系,在治疗疾病和养生方面认为,调神可以健形,刺形可以调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方面的失调,可以通过调理五脏功能和人体精气(包括血、气、营、卫、津液、水谷精微等)的质和量来加以调控。《灵枢·根结》说:“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调节精神活动可以养生健形:“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由此可见,“形与神俱”命题引导中医学探讨了形与神、精与神间的生理、病理联系,进而应用这些认识干预和预防疾病。

 

《伤寒论》反事实条件句分析

□ 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在《伤寒论》中记载着这样的一些句子:“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反事实条件句。不太严格地说,反事实条件句也称虚拟条件句,又可以称之为反事实蕴涵。即这种条件句的前件不一定是事实,但可反映前件与后件的关系。反事实条件句在《伤寒论》中多以若、假令、设表示。如: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反事实蕴涵与实质蕴涵、严格蕴涵皆不相同。反事实蕴涵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所要考虑的是前后件之间内容上或意义上的联系。而实质蕴涵只考虑条件句的前件和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严格蕴涵是逻辑上的必然实质蕴涵,表明前件与后件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所以不能以实质蕴涵、严格蕴涵来刻画反事实条件句。用A→B,表示反事实条件句。
  分析“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等语,不能将“假令尺中迟者”和“设胸满胁痛者”语视为已然、实然”的事情,它是一种假设和虚拟,后面所谓的“不可发汗”和“与小柴胡汤”等,是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得出的建立在假设上的结论。即便是无此假设词的条文也应同样认为是一种“反事实蕴涵”。如“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我们不能将“加温针”、“不可攻之”、“若被下者”、“若被火者”等语视为已然、实然,它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假设和虚拟,后面所谓的“必惊”、“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利遂不止者死”、“小便不利,直视,失溲”、“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等同样是建立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所得出的假设性结论。
  对于反事实条件句,经典逻辑的下述定理是成问题的,也就是说这些定理将变得不那么有效。
  1.加强前件律——(A→B)→(A∧C→B)出现问题
  加强前件律是经典逻辑定理,但在自然语言推理中则变得不再那么有效。如“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原意是将“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置于特定的语境中,也可推广到所有的自然语言所构成的条件句。在此将“脉浮紧,身疼痛”视为“A”;将“宜以汗解之”视为“B”;将“假令尺中迟者”视为“C”。如果从经典逻辑的角度看(A→B)→(A∧C→B)是有效的,因为其只取它的真值。然而我们却不能认为其在自然语言推理中同样有效,我们将上面的规定带入(A→B)→(A∧C→B),则将得到(“脉浮紧,身疼痛”→“宜以汗解之”)→(“脉浮紧,身疼痛”且“尺中迟者”→“宜以汗解之”)的结果。这与原文所表述的意图相悖。如果仅分析“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也可通过加强前件构造出“尺中迟且表证为急”,那么“不可发汗”还能够成立吗?
  强化前件规则对于自然语言逻辑确实不是普遍有效的。因为经典逻辑仅从真值方面研究命题,而不考虑命题的内容与意义;而且,经典逻辑对一蕴涵命题的解释是除了前件为真后件为假这一情况命题为假外,其余情况命题皆真。只要以一个假的命题可以作为前件,那么其后件无论为何这一命题总是真的。而自然语言逻辑不仅考虑语句的真假,而且也考虑语句间的内容和意义方面的联系。其次,推理要从真前提出发,且所有前提的集合应不包含也不导致矛盾。所以,对于强化前件规则来说,其强化前件的增加的条件也就不是任意无条件的,而是要相应地有所受限制。故强化前件规则对于自然语言逻辑有时会失效。因为经典逻辑对此并没有限制,所增加的条件完全可以是一个与原前提相矛盾的命题。但在自然语言逻辑里,要求前提本身不包含矛盾,如果增入了与前件矛盾的心前件,则此强化前件规则失效。
  2.传递律——(A→B)∧(B→C)→(A→C)中断
  传递原则的一般形式是(A→B)∧(B→C)→(A→C) 它的直观解释是“如果A蕴涵B且B蕴涵C,那么A就蕴涵C。”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我们以此为题干,构建如下反事实条件句:如果温病误汗,则会变成风温;如果变成风温,则会有风温误下。将“温病误汗”视为A,将“变成风温”视为B,将“风温误下”C,将以上约定带入(A→B)∧(B→C)→(A→C),则成为(温病误汗→变成风温)∧(变成风温→风温误下)→(温病误汗→风温误下)。“温病误汗”蕴涵“风温误下”是我们难以认可的。因为在此我们完全可以发现错误及时补救,即我们并不一定在温病误汗之后再采用以下法治疗风温。
  3.易位律——(A→B)→(B→A)可能失效
  其直观解释是“如果A蕴涵B,那么B就蕴涵A。”在经典逻辑中假言易位律是一重言式。可构建如下之蕴涵式:如果患太阳中风证则给以桂枝汤;不可给以桂枝汤则不是太阳中风证。这样的推理是有效的。下面我们以《伤寒论》原文为题干构建一反事实条件句,选择苓桂术甘汤证条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以此条文为基础构建成这样的反事实条件句子:“假如不是伤寒误吐误下,则不会引发苓桂术甘汤证”。在此我们预设了没有误吐误下的可能世界状态并表示了进入这一可能世界的愿望。如果将假言易位律应用上面的句子,则有“如果出现苓桂术甘汤证,那是因为误吐误下”。可见后面的这一句子是有违我们意愿的。如果这专业性过强的例子令人费解,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之场景。一位医生对死者的家属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早来10分钟,那么病人也就不会死了。”假言易位后“如果病人死亡,那么他没有早来10分钟。”可见假言易位律不适合《伤寒论》中的反事实条件句。





儿童保健

宝宝常惊厥应警惕缺镁

  惊厥又称惊风,俗称抽风,是指骨骼肌异常不自主抽搐,多为全身性、对称性,系由大脑皮质功能暂时紊乱所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尤以婴幼儿多见。引起惊厥的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化脓性或结核性脑膜炎等,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非感染性病因如脑积水、颅内出血等,代谢障碍如低钙血症、酸中毒、脑缺氧等,其中代谢障碍原因中,家长对低钙血症(所致惊厥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或“低钙惊厥”)这一原因很熟悉,但对缺镁亦能引起惊厥就不一定熟悉了。
  镁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多种细胞代谢中必需的物质,人体内含镁20~30克,约占体重的0.05%。镁大部分存于骨骼,帮助骨骼正常发育。镁在神经兴奋传导与肌肉收缩中有一定的作用,还参与酶的激活和调整体内的酸碱平衡。机体缺镁时可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喜怒无常、忧郁症等;重者出现心律不齐、反射亢进、手足搐搦,甚至惊厥等症状。
  低镁惊厥主要发生于新生儿期和婴儿期。轻症仅表现为眼角、面肌或口角的搐动,可能不为家长所注意;典型发作为四肢强直性抽搐;亦可是双眼凝视伴阵发性屏气,或阵发性呼吸停止伴下肢强直;还可能是一侧面肌及肌体抽动或者交替发生。发作期还可有青紫、出汗、发热等症状。
  低镁惊厥主要见于人工喂养儿童。因为人乳中磷和镁的比例是1.9:1,这个比例不会发生高磷血症;而牛奶中磷镁之比为75:1,这个比例会使小儿产生高磷血症。由于磷与钙、镁有拮抗关系,如磷的摄入量增加,则钙和镁在小肠内的吸收量均可减少,牛奶含磷较多,因此人工喂养儿的镁和钙在小肠内的吸收量就要比人乳喂养儿少,其血镁和血钙也较母乳喂养儿低,故人工喂养儿较易导致低镁惊厥。此外呕吐、腹泻、一些疾病如醛固酮增多症等亦会引起小儿缺镁。
  如小儿经常惊厥,排除了其他病因后长期补充维生素D、钙剂而效果不明显时,家长应警惕小儿的惊厥可能系缺镁引起,应带小儿到医院化验检查,小儿血镁的正常值为0.74~0.99毫摩尔/升,如低于0.74毫摩尔/升可诊为低镁血症。小儿低镁惊厥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到医院用药控制惊厥,但对本症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最根本的方法是提倡母乳喂养。(钱 进)

 

小孩也要少吃盐

  许多人认为,成年人盐吃多了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但对孩子来说,多吃点盐问题不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想法。
  日常进食盐量过多,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而提倡低盐饮食,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另外,小儿吃盐过多,还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这是因为高盐饮食可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溶菌酶也会相应减少,再加上高盐饮食的渗透作用,使上呼吸道黏膜抵抗疾病侵袭的作用减弱,另外孩子的免疫能力本身就比成人低,又容易受凉,各种细菌、病毒即可乘机而入,导致感染上呼吸道疾病。长期吃太咸的食物,还会影响骨骼生长。
  医生提醒,6个月以下的小儿因肾脏功能还不完善,浓缩功能较差,因此,除了有腹泻、呕吐等情况之外,6个月以下的婴儿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盐分。6个月以后可以添加咸食,但量不宜过多。食物中所加的盐分仅略有咸味即可,每日添加的总量不宜超过4克。
  家长应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饮食的清淡口味;平日家长煮菜时最好使用新鲜的材料,避免食用罐头和腌制的食物;配料应以天然为主,例如多采用蒜茸、姜、葱等,少用盐、豉油和鸡精。(王文斗)

 

睡前不喝奶 常吃保和丸——孩子保健的几种方法

  孩子上幼儿园后,总爱生病发烧,让许多家长发愁。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任献青博士的儿子今年5岁半,正在上幼儿园大班,活泼健康,让我们听听他是怎样给孩子调理的。
  改掉睡前喝奶习惯
  任献青博士说,儿子3岁上幼儿园前,很少生病。上幼儿园后的第一年,几乎每个月都要病一场,感冒发烧咳嗽不断。后来他和学护理专业的妻子一起琢磨,认为孩子生病的原因是环境改变了。幼儿园里孩子多,室内空气相对不如家里,相互传染的机会多,常出现一个孩子感冒其他孩子也发烧的情况。但这只是外因,内因还是孩子的免疫力差。
  怎样提高孩子免疫力呢?任献青认为首先不能让孩子有食积,少让他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同时改掉睡前喝奶的习惯。
  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在家喝奶的机会不多,所以许多家长总让孩子睡前喝奶。他观察儿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睡前喝奶容易造成大便干,舌苔厚腻,消化不好,食积发烧,这可能与入睡后胃肠蠕动减慢、牛奶在胃内凝集成块、不好消化有关。因此,牛奶可以让孩子在去幼儿园前,即早上喝。如果晚上喝,最好在睡前一二个小时。
  经常吃点保和丸
  任献青认为,孩子“没有内热,不得外感”。只要孩子大便通畅,消化功能功能好,免疫力就会增强。保和丸里有神曲、山楂、茯苓、连翘、陈皮、莱菔子等,是一种很便宜的消食导滞药,还有清热作用,适合饮食过度或消化功能不好造成的厌食、便秘等。任献青给孩子使用的方法是,便秘明显时连续吃一段时间,不明显时偶尔吃。这样调理半年下来,孩子大便通畅,胃口好,体质明显增强。
  对于很多家中喜欢用的王氏保赤丸、肥儿丸,任献青说,王氏保赤丸作用弱些,适合3岁以下孩子。虽然这两药都有通大便、泄热作用,孩子两三天没大便时临时用一下可以,不能长期服用。
  发烧少用抗生素
  任献青说,感冒发烧80%~90%都是病毒感染,不需用抗生素。他说,只要不是超过两天的高烧,到医院查血象正常,不必恐惧,也不必急于退烧。对于经常感冒、免疫力特别低下的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些调节免疫的药。
  增加户外活动量
  很多家长有个误区,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活动量不小了,有时间多报几个班,练练钢琴、图画、英语就行了。任献青说,其实孩子在幼儿园大多数时间是吃饭、学习、睡觉,很少运动,如果父母不陪他出去玩玩,体质上不去,就容易生病。他说,带孩子玩耍要到户外,没有时间的家长,可以给孩子报游泳班、跆拳道班,小女孩可以上个舞蹈班等。(詹 建)


--------------------------------------------------------------------------------

[六版]  疾病防治



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

□李毓吉 郑访江 甘肃中医学院 宋敏 教授 指导老师

  腰椎骨质增生亦称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退行性脊椎炎、腰椎老年性脊椎炎、腰椎骨关节病等。其特征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并在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退行性变发生在椎体、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笔者近半年来随从甘肃中医学院骨伤科专家宋敏教授,在临床上采用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我们随机选取腰椎骨质增生病例共28例,全部病例均经腰椎X线摄片确诊为腰部骨质增生。患者均有腰部疼痛,以钝痛为主,劳累或阴天时加重;晨间起床时腰部僵硬。查体可见部分患者腰椎轻度侧弯,腰椎两侧肌肉有僵硬,诸压痛明显,腰椎曲度异常,脊柱前后伸屈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窄或不对称,且椎体前、后缘有唇状骨质增生,严重者形成骨桥。
  治疗方法采取中药内服、中药熏洗、手法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中药内服 补肾壮筋汤加减: 熟地黄15g,当归12g,川牛膝12g,茯苓9g,山萸肉12g,杜仲12g,白芍12g,青皮9g,五加皮12g。年老体弱、肝肾亏虚者加桑寄生12g,川续断12g,骨碎补12g,狗脊9g;疼痛严重,入夜甚者加蜈蚣2条,全虫6g;腰部活动不利者加鸡血藤12g,伸筋草、透骨草各12g;寒胜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9g,细辛3g;风胜者加防风12g,威灵仙30g,羌活9g;气虚者加生黄芪30g,炙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剂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中药熏洗 海桐皮汤组成川椒30g,归尾15g,透骨草12g,红花12g,威灵仙30g,海桐皮12g,防风9g,白芷6g,乳香、没药各9g,甘草6g。共为细末,布袋装,放入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吉林亮达 DXZ~1型)中进行患腰部熏洗。每次40分钟,每天1次,半月为1疗程。
  手法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旁侧,两手掌或肘部自上而下反复轻柔地推揉或按压腰部髂棘肌两侧及腰骶部8~10分钟左右,使腰部的肌肉充分放松。治疗手法以压腰扳腿法和侧扳法为主。压腰扳腿法即术者一手按其腰部,另一手肘关节屈曲,用前臂抱住患者一侧大腿下部,将下肢向后上抱起,两手配合,一手向下按压腰骶部,另一手托其大腿向上扳腿,有节奏使下肢一起一落,每侧做3~5次。侧扳法是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曲髋屈膝,健侧髋、膝关节伸直,术者立于背侧,一手肘关节推臀,一手肘部扳肩,两手相对用力,使上身旋后,骨盆旋前,反复活动腰椎左右各一次。最后患者仰卧位,两手抓住床头,牵抖下肢,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平卧两分钟左右。每2天做1次,每次共15分钟左右,半月为1疗程。
  经过治疗后,临床痊愈23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其中1例因不慎扭伤致复发。
  二、讨论
  发病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系人体为适应力的变化,维持关节内外平衡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实质上是一种生理代偿性改变。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有: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分泌、免疫和骨代谢等发生衰老性改变,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第二是异常应力作用,即外力致伤,包括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及慢性积累性损伤,致使椎间关节内应力失衡,引起腰椎退变、增生和椎间关节不稳定等。除此之外,多数学者支持以下两种学说:一是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的“骨内静脉瘀滞及骨内高压学说”;二是由于关节内部力平衡失调所造成的“关节内部力平衡失调学说”。
  治疗机理 在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过程中,中药内服具有活血祛瘀、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的作用。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朱良春教授认为:骨碎补可以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骨质增生,川续断则可以引诸药直达病所。中药熏蒸疗法是通过加热熏洗和热敷所产生的热效应和药物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使药物通过开泄的腠理直达病所,共同发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补肾壮腰而止痛之作用。中药熏洗则具有散寒通利关节、消肿止痛的作用。手法治疗可起到舒筋活血、缓解肌肉痉挛疼痛,增强腰部活动度的作用,但应注意手法宜轻柔。熏洗同时配合手法可以增加药物渗透作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以上治疗方法符合腰椎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故能有效缓解腰椎骨质增生所产生的疼痛及功能障碍,能改善症状,消除体征,甚至彻底治愈的目的。
  体会 腰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尚未统一规范的定义,尚需进一步探讨。现代研究表明,其实质均是关节软骨发生退变,继之以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发生增殖性新骨形成的一种关节病变。在中医治疗方面,多数学者主张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经典中的“肾主骨”、“肾之合骨也”、“肾生骨髓”、“治肾亦即治骨”理论作为用药的基本原则,对骨质增生治疗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祛瘀为主要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本病通过X线正侧位片就可以明确诊断,但由于影像学的改变与本病临床体征不成正比,临床上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必须仔细检查分析。同时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劳损、腰椎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腰部病变相鉴别,以防因误治失治而延误病情。在疾病的恢复期则应指导患者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功能锻炼,主要有仰卧撑腰式、飞燕点水式和扶膝转腰式等,这有助于腰部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恢复。但要注意动作要缓和轻柔,量力而行,切忌做大幅度和高强度动作的锻炼,以防造成外伤。




郭维琴辨治心绞痛二则

  郭维琴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亲——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郭士魁学习。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郭维琴一直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风湿热、风心病、心肌炎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良好的疗效。
  病例1 李某,女,57岁。近二年来乏力气短,活动后左胸痛,休息则缓解,胸痛时憋闷,食欲好,二便正常,苔薄白,舌胖质暗,脉沉。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
  辨证属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治以益气活血,方用益气活血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丹参、 红花、桃仁、赤芍、郁金、陈皮。十四剂。
  复诊1:左胸痛减轻,惟快步行走时才痛,乏力气短尚无明显好转,食欲好,二便正常。上方加片姜黄、黄精,十四剂。
  复诊2:左胸痛明显减轻,可快步行走不痛,已开始做太极拳,乏力、气短亦减轻,食欲好,二便正常。上方继服十四剂。
  复诊3:左胸痛偶发,常发生于劳累时,乏力气短减轻,每天晨起锻炼打太极拳,食欲二便正常。做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有好转。继服前方。
  按 心主血脉,全靠心气推动,气虚不能帅血运行,则心痛。劳则伤气,故在气虚之人,心气更受其损,则劳累则心痛发作。治疗时,党参、黄芪均为益气之代表,加黄精益气又养阴,主治倦怠乏力,精血不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郁金具有舒肝利胆行气破血作用,入心、肝、胆三经,对胸痹、心痛有较好止痛作用,现代医学证实有降脂、消炎、利胆作用,可保护肝脏。片姜黄活血止痛与郁金相配,尤其可治疗胸胁痛,向肩背部放散。
  病例2 米某,49岁,女。胸憋闷、胸痛4个月,呈阵发性,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可自然缓解,烦躁易怒,烘热汗出,有时头晕,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时多时少,食欲好,二便正常。苔薄白,脉沉细弦。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ST段略下移。
  此心绞痛辨证属肝肾阴虚,肝失疏泻,血瘀阻络,治以滋阴柔肝,活血通脉,方用一贯煎加减,药用:当归、赤芍、白芍、枸杞子、川楝子、麦冬、薄荷、丹参、知母、熟地、丹皮、红花、煅龙骨、煅牡蛎。十四剂。
  复诊1:胸闷、胸痛减轻,出汗减少,仍烦躁,烘热头晕,上方加菊花、钩藤,十四剂。
  复诊2:胸闷、胸痛基本未发作,烘热汗出减轻,头晕亦减轻,十四剂。
  复诊3:以上诸症基本未发作,自觉舒适。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
  按 女性“七七四十九”肝肾始衰,阴虚血少,致月经不调,虚热上扰,阴虚血阻于络脉而致胸闷、胸痛,故从滋补肝肾之阴血,清虚热,活血止痛,方中薄荷少许起疏肝清热之用,煅龙牡既可敛汗,又可平肝。(佳 愉)

 

天甲黄芪桂枝汤治肩周炎效佳

  据《光明中医》报道,冷水江市预防保健所李正贵,观察天甲黄芪桂枝汤为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用具有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功效的天甲黄芪桂枝汤,并且配合推拿、按摩,或做自我功能锻炼,摇肩、伸臂,旋转肩关节,摸墙,搭肩或引体向上等运动。天甲黄芪桂枝汤组成:黄芪60g,当归20g,桂枝12g,白芍20g,白芥子12g,威灵仙12g,蜈蚣去头足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10g,防风12g,羌活12g。加减:寒痛者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痰湿者加法夏12g,胆南星10g;血瘀者加丹参20g,川芎12g,三棱10g;血虚者加何首乌20g;筋挛者加木瓜15g;阴虚有热象者去桂枝,加桑枝30g,地龙10g,粉葛15g;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g(冲服)。
  治疗同时用湿敷方(伸筋草15g,威灵仙15g,续断15g,麻黄15g,桂枝15g,当归12g,红花12g,川乌12g,草乌12g,木鳖子12g,乳香12g,没药12g,川芎12g),水煎,用毛巾浸药液热湿敷,日2次,每次约30分钟。
  治疗52例肩周炎患者,痊愈39例,显效11例,好转2例。

 

青黛散油外敷治疗毛囊炎

□ 陈金伟 广东省连州市

  65岁的林大爷因夏日天气炎热,加上平时多汗少沐,于不久前后颈部出现多粒“疙瘩”,伴轻微疼痛和瘙痒。他参照某医学科普书籍,自我诊断为“颈痈”,自服中草药7天未见效,故到某乡镇卫生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毛囊炎并发毛囊性脓疱疮,给予青霉素和小诺霉素静脉点滴3天,未见好转,故何大爷于几天前到某药店咨询药师。药师建议他停用上述药物,改用青黛散油外敷;此外,因他并发毛囊性脓疱疮,故建议他服几剂五味消毒饮。何大爷听从药师建议。经上治疗10天后病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医师忠告 毛囊炎是由毛囊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化脓性疾病,严重者可并发毛囊性脓疱疮,愈后可留有瘢痕,影响美观。本病夏季多见,其病因主要为夏季炎热多汗,皮肤不洁,加上局部瘙痒抓搔,皮肤破损,细菌侵入而成。临床表现为毛囊后有一红色化脓伴瘙感的小丘疹或脓疱疮。青黛散油是由青黛、苦参、丹参、赤芍和生地等中药研末加香油而成的中成药,具有解毒、消炎、排脓和消肿等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毛囊炎、脓疱疮、疖痈疔疮和蚊叮虫咬等的治疗。用法:先用苦参煎水洗净患处,再以青黛散油调敷。不良反应少见,偶有局部轻微瘙痒,病愈停药后可消失。



 

健康忠告

摆脱抑郁 癌魔退却

  在癌症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癌症病人往往要经受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抑郁状态就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据有关文献报道,约有20%~50%的癌症病人会发生抑郁症。如被诊断为癌症或癌症手术后,家人和医务人员会发现病人开始沉默不语,同事和员工来看她时,显得少气无力,不愿交谈,医师查房时诉说症状很多,对症治疗效果却不明显,有时连吃饭也要喂。有时不为什么事也和先生争吵,夜间常失眠,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这种抑郁状态,有时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病人的治疗与康复,而且会加重病情。
  有研究发现,患者接受的化疗是一种特殊的应激,由于化疗药物严重的副反应,使病人时时都感受到癌症的存在,从而提心吊胆,尤其是治疗后又复发的病人更会忧心忡忡;放疗病人多数自己已知是癌症晚期,加上放疗的定位、标记以及疲乏感,使心理负担持续存在;过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病程较长、治疗手段复杂、治疗费用昂贵的癌症病人,心理负担都比较重;社会与家庭的不理解,以及病人本身的心理应对能力等,都是引起癌症病人抑郁的可能因素。一般来说,抑郁症以中青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癌症患者的慢性疼痛,可诱发或加重病人的精神痛苦。
  医护人员和病人亲属,对病人是否患有抑郁症要及早作出判定,以便及时采取积极的调治措施。一般有下列症状者提示有抑郁可能:睡眠障碍,如不明原因的早醒;与疾病不相称的食欲减退;容易发无名火,回避与往日好友、同事、领导甚至自己的亲人接触;有时独自一人低头叹息,或流露出悲观和绝望情绪等。
  多方关爱消抑郁 一旦发现癌症患者有抑郁的可能时,医护人员和亲属要主动接近病人,要多与病人交谈,耐心地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理解和同情病人患癌之后的痛苦心情。对病人战胜癌症的每一个举动,完成每一个治疗措施都要予以表扬鼓励,让病人自己扬起生活的风帆。病人的亲属,尤其是爱人、子女,要给予病人持续的感情支持,创造一个欢乐祥和的家庭氛围,如在病人痛苦的时候打一个问候电话,送一束鲜花,爱人和子女一个温柔的爱抚,都能让病人身心得到安慰,这看似不起眼儿的举动,却有可能使病人渡过难关,战胜病魔。
  面对现实心坦然 作为患者本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学会积极面对疾病,面对现实,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个性中的一些不良偏向,如性格过于内向等。经常进行自我心理减压与合理宣泄,包括向朋友和家人倾诉不快,还可做一些放松训练(如做深呼吸)。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坐标,看淡金钱、职位、升迁等眼前利益,经常回忆一些美好的往事,自己想象战胜癌症之后的美好未来,经常收听一些健康欢快的音乐,以帮助分散注意力,增加大脑血液供应,可有效地改善不良情绪。
  心理治疗助康复 在癌症的恢复期可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以增强体质,增加食欲,提高生活质量。癌症患者要积极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疗,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多参加以科学抗癌为宗旨的康复乐园的集体活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心理康复治疗模式。患病后,尽快转移大脑的兴奋点,切忌封闭自己,比如培养某种新的兴趣或爱好等。对少数抑郁症状较重的癌症患者,可以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黄 芳)

 

突然停服阿司匹林易致心脏病发作

  湖南周军来信询问,他患有冠心病,一直在配合服用阿司匹林。前日,因外出旅游,忘了带此药,停服一个多星期,回来的中途,突然心脏病急性发作,差点猝死。周军不明白,怎么突然停服阿司匹林后会导致心脏病急性发作呢?
  其实,经常口服药物阿司匹林,确实能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据悉,全球每天有数百万人在服用此药。然而,在服药时不可突然停用,否则容易引起心脏病急性发作,甚至心肌猝死。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在体内会分解产生水杨酸,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起到抗血栓的作用。由于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生存期约为7天,故口服一次阿司匹林,其抗血小板作用的时间可持续5~7天。一旦突然停药,体内水杨酸的浓度降低,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凝血作用减弱,反而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可能对心脏病患者造成危险。法国有关医学专家前也作过这样的研究,他们发现因冠状动脉病症住院的1236名患者有51人在停用阿司匹林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出现了心脏病发作或不稳定的心绞痛等严重情况,而停用之前没有出现过类似症状。
  由此可见,周军突然停服阿司匹林,是极为不妥的,必须引以为戒。(康 静)

 

警惕病在心而痛在牙

  景先生近日突发牙痛,已有过好几次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长,只有几分钟,但痛起来十分剧烈。医生在为景先生全面查体后先做了心电图检查,而后又做了运动试验,最后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医生说景先生的“牙痛”并非牙病所致,而是心绞痛发作的一种非典型类型临床表现。
  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紧缩性疼痛,疼痛放射至左臂及手指,并有胸闷、心悸、紧张、恐惧等伴随症状。立即休息、限制活动及服用硝酸甘油可使疼痛在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内得以缓解,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5分钟。
  大约有3%~10%的冠心病心绞痛呈现不典型临床表现,疼痛放射至牙齿、下颌骨、背部及上腹部等。这是由于心肌缺血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强烈促进神经末梢,经传导在大脑皮层生成痛觉。假如传入大脑皮层的痛觉冲动被异化,就会呈现异常放射部位的剧烈疼痛。一旦由此产生的异常放射部位疼痛十分剧烈,就有可能掩盖心前区疼痛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牙痛、背痛或腹痛等,由此产生误识,单纯按照牙痛、背痛及腹痛服用相应止痛药,结果延误有效治疗。
  因此,当中老年人出现突发突止、持续时间不长且异常剧烈的牙痛、背痛及腹痛症状时,绝对不能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综合判断,查找原因。特别是患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更要考虑是否为“心绞痛”发作的非典型表现,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误诊误治。(魏开敏)


--------------------------------------------------------------------------------

[七版]  中  药



为阿胶的剂型改革进一言

□ 张友林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医院

  中药阿胶是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洗去毛后,熬制成的胶块。古时以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而得名。祖国医学认为,阿胶具有滋阴润肺、补血止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阿胶能促进人体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生成,其作用优于铁剂。临床上用胶艾四物汤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有效,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亦有效。阿胶是一味常用名贵中药,中医师在给病人治病时常会用到它。
  阿胶的剂型亟待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复方阿胶浆因服用方便曾风靡一时,但它是液体制剂,保质期较短,医院药房不能够大量使用。生阿胶块的稳定性较好,但在调配和服用时却多有不便。因为生阿胶块入汤剂不能煎熬,需要中药调配师在冲筒内将阿胶块捣为细末,才能够烊化服用,很耗时费工,影响了中药调配师的配药速度。临床观察发现,生阿胶在烊化时虽然已被捣为细末,但它的溶解度并不令人满意,经过搅拌,总有一部分阿胶末不能被汤剂完全溶解,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生阿胶的不良气味常令人在服用时大皱眉头,服用久了还会影响人们的脾胃消化功能。
  借鉴阿胶的炮制技术优势 为了改善使用阿胶中的诸多不便,以往搞中药加工炮制的师傅们,把生阿胶块烘软后切成小方块,再与蛤粉或者蒲黄同炒,制成阿胶珠。这样便克服了生阿胶的上述缺点,也就可以与其他中药饮片同时入汤剂煎煮了。用蛤粉炒制的阿胶珠长于益肺润燥,用蒲黄炒制的阿胶珠则长于止血安胎。
  推进技术革新,发展阿胶的速溶产品 近年来,由于阿胶产品价格上涨,一些医院的炮制加工室已经不再搞阿胶珠的炮制了。因为把阿胶加工成阿胶珠,不仅工序繁琐,而且炮制成本大幅度上涨,不利于医院降低药品价格。鉴于上述情况,笔者以为,中药阿胶的生产厂家应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的需求变化,彻底改变阿胶的块状剂型几百年不变的老传统。积极利用现代制药工艺技术,把阿胶传统的熬制工艺和加工炮制工艺结合起来,研制、开发出具有现代制药技术特点的阿胶颗粒速溶剂。这样,才能方便患者服用,提高治疗效果。而阿胶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也将会得到国家专利的保护。笔者预测,拥有专利保护的阿胶品牌产品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能使这味名贵中药因剂型改革而走向世界。




穿山甲的药用价值与养殖技术

□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穿山甲又名鲮鲤、龙鲤等,在动物分类上属鳞甲目、穿山甲科,为我国特种药用动物之一,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由于大量捕猎野生穿山甲,致使野生资源遭到很大的破坏。为了保护穿山甲野生资源,充分利用其药用和经济价值,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开展了穿山甲的人工繁殖与饲养工作,并取得了成功。
  药用价值
  穿山甲为我国特种药用动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鳞甲、肉均可入药。其药用部位主要为其鳞甲,药材名穿山甲,是名贵的中药材;穿山甲肉也供药用,药材名鲮鲤。
  穿山甲性微寒、味咸,具有消除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疮痈肿毒,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止痛。
  鲮鲤性温、味甘涩,具有杀虫、行血、攻坚散瘀等功效。主治痹痛、经闭、大麻风等。
  人工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穿山甲,可直接到专门养殖单位购进种用穿山甲,或得到有关部门批准许可后,到野外捕捉养殖。
  1.养殖场要求
  养殖场要求冬暖夏凉,温度以16℃~32℃为宜。在夏季高温季节,注意遮阳降温,在冬季要及时防寒保暖。根据情况可选择池式、封闭式、地洞式和木箱式等养殖方式。
  (1)池式养殖 在庭院安静处建多个20~40m2、高50cm的砖或石砌池子,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池底、池壁均用水泥抹面,使其坚固光滑,以防穿山甲逃走。池内用石块砌几个穿山甲洞穴,把大量的土堆在其上,每个洞穴单独隔开,互不相通。池中央留5~10m2的活动场所,其上堆积大量的土并要种植杂草和小树,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场子周围要栽种大量树木,以便遮阳。在夏季雨季要有遮雨的东西,并留一个专门的排水道,防止雨水浸泡洞穴。
  (2)封闭式养殖 由室内2~4m2的小屋和室外4~6m2的活动场所组成。室内外均为水泥地面,室内设有供穿山甲隐蔽栖息的洞穴,活动场四周有围墙或铁丝网,笼顶用铁丝网封闭,每笼可饲养穿山甲2~4只。
  (3)地洞式养殖 面积可为20~50 m2,四周有围墙,墙壁坚硬光滑,墙高2m左右,沙质泥土地面,人造洞穴,具有假山、草丛等自然生活环境。可养10只以上穿山甲。
  (4)木箱式笼舍 制作长方形木板箱1只,木箱大小要超过被饲养穿山甲体长的2倍为宜,分内外两间,以圆洞连通,供动物自由出入活动和休息。
  2.繁殖方法
  穿山甲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每年的4~5月份进入发情交配期。入夏后,是其发情高潮季节,发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后各自分开。分娩期为12月份或1月份,每胎1~2仔,在固定的洞穴中由雌兽育子。初生幼子体重约100克,双眼紧闭,无磷,颜色浅白,靠母乳养育。经15天左右,开始睁眼,此时体重已达200克左右。1月龄时,鳞片开始渐渐角质化并变成黑褐色;2月龄后,体重可达1千克以上,能跟母兽外出觅食,并趴伏在母兽背上;6月龄时,体重可达1.5~2千克,开始离开母体独立生活。雌兽在哺育期间,还能再次交配受孕继续产仔,一般年产仔2胎。
  3.饲料配制
  穿山甲的天然饵料是白蚁,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捕捉白蚁饲喂不但麻烦,而且成本较高,很难满足其生长需要,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大量使用人工饲养的蚯蚓、蝇蛆、黄粉虫、蛞蝓等作天然饵料。这些天然饵料,一般是埋在洞穴附近或活动场所内地土中,也有少数分布在洞穴之内,根据其掘土习性,便会主动摄食。
  除人工饲养的天然饵料外,还常常用人工配料进行投喂。穿山甲是肉食性食虫动物,人工配合饵料要以动物性成分为主,同时要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添加剂,以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常用的配料方法有:①蚕蛹粉50%,血粉15%,熟鸡蛋5%,奶粉5%,酵母粉5%、麦粉10%,豆粉10%,复合维生素0.05%,矿物质0.01%。②蚕蛹粉50%,熟鸡蛋5%,奶粉5%,干酵母10%,种植土25%,干槐叶粉5%,复合维生素0.02%,生长素0.05%。
  配制人工饵料时应将上述各种成分粉碎,并按比例搅拌均匀,然后加水40%~50%,调成团状或糊状,盛到一个小浅盘中放在饲养池内供其食用。
  4.进食训练
  由于穿山甲不会主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因此在人工投喂以前,必须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是:在饲养池内先不给穿山甲供水,而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多加水使其呈稀糊状,或将鱼绞成糊状,这样由于其不耐渴,所以等口渴时便会主动去舔饮饲料盆中的饵料,逐渐便开始主动摄食。如果诱食不奏效,在3~4天后,就需人工强行灌食以促其胃肠正常消化,引起食欲而进食。
  一般人工灌食的配方为:水解蛋白质2.5克、葡萄糖4克、酵母片2片、维生素B11片、胃蛋白酶1毫升、用水10毫升调匀。灌食时用塑料眼药水瓶吸入,灌服量一般体重在1.2~2.5千克的穿山甲每天灌4~8毫升,每天1次,多在下午进行。灌食时两人合作进行,一人抓住穿山甲,另一人将瓶插入其口中,随穿山甲的吞咽动作,逐渐挤压药瓶。等灌食完后,放入池中继续进行人工配合饵料诱食训练,直到自动摄食为止。
  5.日常管理
  人工养殖穿山甲,一定要保持饲养场清洁卫生和安静。要经常清扫养殖池内的粪便,一般每2~3个月要将活动场所的土重新更换一次,定期对饲养场所进行消毒;同时要注意胃肠炎、肺炎的发生。
  采集与加工
  1.采集
  成年穿山甲先捕杀,去净肉、骨、内脏,剥下整张皮甲,将皮甲放入铝锅中,加清水和食碱煮沸,其中水量按每千克皮甲5~7千克,食用碱量为0.2%,煮沸至皮甲完全脱离时停止加热,清水洗净,选出甲片晒干。
  2.炮制方法
  (1)醋山甲 首先按鳞片大小分开,将细沙置锅内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再倒入鳞片与沙同炒,炒至鳞片发泡鼓起,边缘向内卷曲,表面呈金黄色即可取出,筛掉沙土,趁热放入醋中搅拌均匀,取出晒干,即成炮制的中药材“甲珠”,也叫醋山甲。
  (2)沙烫 沙烫穿山甲的沙温以200~220℃为宜,低于200℃则穿山甲不发泡卷曲,高于220℃以上时,则易焦化。
  由于温度很难控制,因此有条件的可用恒温电烘箱烤制。取穿山甲除去杂质,按大小分开,分别放入搪瓷盘中,置烘箱内恒温200℃~220℃,烘烤3~4分钟即全部发泡卷曲,呈金黄色,迅速取出,放凉,备用。烘法炮制一是可提高功效。沙烫穿山甲每锅只能炒制100克左右,药量多时不易翻炒,药物受热不均,常有部分药物焦化,部分不发泡卷曲,出现“夹生片”;而用烘法炮制,每个搪瓷盘可盛药物100克左右,烘箱内一次可放入10~12个搪瓷盘,可提高工效10多倍。二是可提高饮片质量。沙烫时火力不易掌握,影响饮片质量,烘发炮制的温度和烘烤时间容易控制,使药料受热均匀。

 

古代汤剂的包煎—— 论古人的煎药法(四)

张瑞贤 张卫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现代包煎主要用于一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一般是采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常见的需要包煎药物有灶心土、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和多种散剂。有学者进行分析,包煎的目的有:为防药物飘浮而充分煎煮需包煎;为防异物混入汤液需包煎;为防汤液稠化、糊化而包煎;为防药液混浊而包煎。
  古代用于包煎药物的器物一般是绢制成的(清以后有夏布),名绢囊、练囊、绢包、绢袋,或直称药囊。最早的绢袋多数是用于浸药、泡酒、外用等。《本草经集注》就指出:“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沥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作散服。”(《本草经集注》·序录上)古代最早记载包煎的书籍尚未考证,《外台秘要》卷二十七引《范汪》疗石淋方又方,“取车前子二升,用绢囊盛之,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顿服之,移日又服,石当下也,宿勿食服之神良。”并注明《肘后》《千金》同。(《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七·石淋方一十六首)可见这种包煎车前子的煎法至少在晋代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方法还出现在同书卷第三十八,疗石淋状如碎沙石下者方。“车前子(二斤,以绢囊盛)上一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经宿空腹服之,即石下。”(《外台秘要》·卷第三十八·石发大小便涩不通兼小便淋方一十六首)《证类本草》引《外台秘要》又方:“治石淋。车前子二升。以绢囊盛,水八升,煮取三升。不食尽服之,须臾石下。”(《证类本草》·卷第六·车前子)但所引其他车前子方都没有包煎,可见当时包煎并不严格。这是宋以前罕见的包煎汤剂。
  明初的《普济方》中收载了一则来自《圣惠方》的半夏散,其中有旋覆花半两,并注明“以绢包煎”,检阅现今流传版本的《太平圣惠方》,在卷第六十九治妇人风痰诸方中查到该方“治妇人风痰气逆、胸膈壅闷、难下饮食半夏散方”,方剂药物组成及煎服法如下:“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前胡(一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头),旋覆花(半两),大腹皮(一两,锉),桂心(半两),人参(三分,去芦头),白术(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半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其中并未提到旋覆花需要包煎。现已无从查明是《太平圣惠方》在传抄过程中失载,还是后代医家的补充了。不过宋代确实很少有药物被记载应该包煎的。在宋代方书中包煎药物有磁石、乳香等,在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有一首白蒺藜茅根粥方,是治疗老人热淋、石淋的食疗方,其方剂药物组成及煎服法为:“白蒺藜(一两,包煎),鲜茅根(二两),粳米(一两,净淘)。上三味,先煎白蒺藜鲜茅根,以水两碗熬取一碗半汁,过滤去滓,下粳米煮粥一碗,空心顿服之。日服二次,至病愈为度。”其中的白蒺藜采用了包煎。
  至《本草纲目》时有石膏、石硫磺、艾等需要包煎。清代以后包煎多了起来,并且在方书中也解释了理由,如《得配本草》中就指出旋覆花要“去皮蒂蕊壳,蒸用。入药须绢包煎,恐妨肺而反嗽。”《验方新编》指出马勃需要包煎的理由:马勃“系喉科最要之药,马勃必用绸绢包煎,用线扎好,以免煎出如同糊粥令人难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关于车前子、旋覆花等常用包煎药物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在中医药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有人做实验证明,经包煎后煎出的药有效成分降低,但目前此说尚无定论。




营养与食疗

吃药如何“忌口”

  所谓“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
  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并颇为讲究的。如用温中药物治疗寒性胃病时,应忌食生冷食物;用清热药物治疗热证胃病时,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对于感冒发热等病,进食滋补类食物往往不利于病情;胃肠有积滞者,进食更宜清淡,不能进食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肠胃功能差的病人,不宜多食以淀粉为主的食物,如土豆、黄豆等,以免导致腹胀。高热患者,进食冷饮或寒凉的西瓜,虽然能解除一时的烦渴,但不利于发汗驱邪而达到退热的目的;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以及疮疔等的病人,一般建议不吃虾、蟹、牛肉、鹅肉、韭菜等“发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使过敏症状进一步加重。
  另外,在服用某些中药时,也要掌握一些特殊的忌口食物,否则会影响药效。服用人参期间,应忌食萝卜,因为人参能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而萝卜则具有消食、化痰、通气的功效,一补一消,萝卜会抵消人参的滋补作用。服用地黄、何首乌时应忌食葱、蒜和萝卜;服滋补品如人参、黄芪、首乌、鹿茸、地黄等,要忌水果、海带等碱性食物;服用黄连、甘草时要忌食猪肉;服薄荷时忌食鱼、蟹、鳖肉;服常山、蜂蜜时要忌食生葱、大蒜;服鳖甲忌食苋菜;服白术要忌食桃、李、杏。同时,我们也要切记,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质,浓茶里含的鞣质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中医忌口的理论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充实和丰富起来的,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忌口也不是绝对的,还须结合各人的病情、体质、所用药以及各人对一些食物的敏感性加以综合考虑,酌情掌握。(张 虹)

 

补充铁剂 治疗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当今世界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造成人体缺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长期慢性失血,如反复鼻衄、溃疡病、月经过多、痔疮出血、钩虫病感染等,有的因肠道对铁的吸收发生障碍,如肠胃手术、慢性痢疾等,还有的由于生理原因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出现供不应求,如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等。
  预防缺铁性贫血要针对病因积极控制慢性失血,防治钩虫病,治疗慢性腹泻和萎缩性胃炎,改变偏食习惯,对婴幼儿、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要及时补充含铁较多的食物。明白了病因,还要了解各种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有的放矢,选好药物。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目前仍以补充铁剂为主。大家接触较多的铁剂有以下几种:
  硫酸亚铁 是目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常用药物。治疗有效者,在服药4~5天血液中红细胞即可上升,第7~12天达到高峰,1~2个月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要注意的是此时不能停药,因为体内由于贫血而造成的储存铁缺乏,应继续服药2~3个月才能得以改善。服用硫酸亚铁容易引起胃肠不适、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副作用,因此,宜饭后服用。
  富马酸亚铁(富血铁) 口服后吸收较好,治疗效果较迅速而稳定,是副作用较小的一种药物。
  琥珀酸亚铁 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较硫酸亚铁为优。成人每次口服0.1~0.2克,口服3次,儿童酌减。
  枸橼酸铁铵 本品为水溶液,比较适合于儿童和不愿吞服药片的成年人作用。枸橼酸铁铵的副作用比硫酸亚铁轻,但久服易将牙齿染黑。
  右旋糖酐铁 为注射剂,适用于下列情况的重症缺铁性贫血患者:(1)口服铁剂有严重胃肠道反应;(2)口服铁剂不能吸收(如有胃肠疾病);(3)妊娠期或因手术必须在短期内纠正缺铁。本品肌肉注射易引起局部疼痛,药液溢出至皮肤下可使局部皮肤呈黑色,故应作深部肌肉注射。部分病人有过敏反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掌握适应症和使用剂量。
  缓释铁 这是一种新型的铁剂,服用后药物在人体内可以缓慢释放,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或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或中毒现象,而且还可以延长药物在人体内的有效时间。因此,既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也可为病人服药提供方便。缓释铁口服制剂,一般服药一次可维持8~12小时。因此患者一天只需服药2次,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患者使用铁剂时,倘若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稀盐酸,一般可提高铁的吸收。反之,倘若同时服用抗酸药,如甲氰咪胍、丙谷胺、阿托品、溃疡平等;碱性药物如小苏打、胃舒平、氨茶碱、氢氧化铝、鞣酸蛋白等,则会影响铁的吸收,降低治疗效果。此外,四环素类药物也不宜与铁剂合用,这些也须时刻注意。
  贫血患者补铁期间的饮食大有讲究。高蛋白、酸性食物与饮料,可促进铁的吸收,而高脂肪食物则适得其反。茶叶和咖啡中含有鞣酸,可使铁的吸收率下降。牛奶中含有乳铁蛋白,可与肠道内的铁结合,从而可以降低铁的吸收率。
  许多食物本身含铁量较丰富,如紫菜、海带、田螺、黑木耳、芹菜、西红柿、蘑菇、豆类、动物内脏、干果等。常吃这些食物对预防缺铁性盆血,也具有良好的作用。(邱启明)

 

强身选用哪种灵芝好?

  近年来,不少人选用灵芝调理身体延年益寿,但灵芝的种类有很多,不少老年人不知该选用哪种灵芝最好?
  目前,全世界共有104种灵芝,我国就有84种,但作为药用的灵芝只有10余种。我国古代药学专著如《神农本草经》等曾根据灵芝颜色将其分为“六芝”(也有“五芝”之说,无青芝),即赤芝(丹芝)、黄芝(金芝)、白芝(玉芝)、黑芝(玄芝)、紫芝(木芝)、青芝(龙芝)。但按照现代生物学分类,用灵芝科的所有品种与“六芝”一一对应是非常难的。相对而言目前能确定的只有赤芝和紫芝,现使用最多且经大量人工培养的也主要是这两种。疗虚补气、益智安神是赤芝和紫芝的共同功效。这也是灵芝被当作延年益寿、扶正祛病的原因所在。如今的研究已验证灵芝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癌、保肝等药理功效,也体现了灵芝这种“扶正补益”之作用。
  由于野生灵芝极难觅(野生的不一定比人工栽培的好),现在的药用灵芝多系人工栽培。灵芝品质的好坏既与菌种优劣有关,也与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有关,还与采收时间有关,如果超过恰当的采收时期,灵芝可能会产生木质化现象,品质及功效都会下降。
  有人认为金灵芝、紫灵芝是灵芝家族中的极品,经查阅相关文献,目前对此并未发现有明确而可靠的证据。老年人保健强身选用常见的赤灵芝和紫灵芝亦未尝不可。赤灵芝的主要特征:菌伞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其菌盖表面呈褐黄色或褐红色,具油漆光泽,菌柄表面光滑,与菌伞同色或较深。紫灵芝的特征:菌伞褐色或紫黑色至近黑色,菌肉为均匀褐色至栗色。总之选用灵芝以菌盖个大、菌柄长,质坚实、光泽如漆者为佳。如发现虫蛀、腐朽、质地空虚者,切不宜选用。(蒲昭和)


--------------------------------------------------------------------------------

[八版]  中医文化



陈存仁轶事

□ 张存悌

  最近读了“谈《皇汉医学》丛书”(载本报4月12日8版)一文,颇有感触。文中谈到《皇汉医学》丛书“由香港陈存仁先生编撰刋行”,不禁哑然失笑,要知道陈存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该书也是在上海刊行的。这也难怪,陈存仁先生1949年初迁往香港,内地当然对他不了解了。但是,陈存仁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可算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医家,在近代中医史上也赫然占有一席之地。
  陈存仁(1908-1990年),原名承沅,字颍川,幼年失怙,由伯父资助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参师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还先后拜师于沪上医硕、鸿儒谢利恒、章太炎、丁福保、姚公鹤等,自谓与叶天士一样,先后从师“恰好也是十七位”,且多是大师级名家。1929年开始自设诊所。陈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再加上名师指点,很快成为沪上名医,是上海滩内科名医四大家之一,曾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治好了肠伤寒重病,于氏手书怀素体千字文相赠,二人结为至交。于氏每次到上海,均与陈氏相聚。陈存仁还曾治愈另一国民党元老、国学大师吴稚晖的肠炎急症,并得以“成为吴家的常客”,经常登门讨教,颇有收益。
  1929年2月,余云岫等人抛出臭名昭著的“废止旧医案”,妄图取消中医。消息传出,民众愤怨,中医奋争,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争活动,这场活动的发起者之一,正是陈存仁。是他与张赞臣(其父为名医张伯熙)两人首先约请谢利恒、丁仲英、陆仲安、夏应堂等沪上名医商议开展抗争事宜,先后筹划召开了“三一七”抗争大会,会后又组织赴宁请愿团,由谢利恒、陈存仁、隋翰英等五人组成,谢利恒为团长,陈存仁为总干事。谢利恒先生曾经说过:“这次运动是陈存仁首先推动起来的,我需要他来做总干事。”请愿团到南京后,抗争活动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陈存仁作为总干事发挥了中坚作用。事后,当时的卫生部聘请谢利恒和陈存仁为卫生部中医顾问,陈存仁曾撰写《三一七国医节事件回忆录》,谱写了近代中医史上的光辉一页。1948年,陈存仁还被选举为“国大代表”,为上海中医界两个名额之一,另一代表是丁济万,丁甘仁之长孙。陈存仁当年名噪一时,颇有影响,乃至香港拍摄电视剧《上海滩》时,片头上打出“特别顾问陈存仁”的字样。
  陈存仁才气横溢,上世纪30年代即有“医界才子”之誉,1928年一人创办了据说是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专业报——康健报,行销全国。著名医家程门雪曾有诗赞他:“独向医林张异军,眼中诸子只推陈。灵方别有心源得,占尽江南一角春。”当然这主要得力于他本人的坚毅勤谨,“一生除行医外,每天至少花2个小时写作,从不中辍”。他著作等身,1935年主编了《中国药学大辞典》,该书篇幅与谢利恒的《中国医学大辞典》相当,章太炎、吴稚晖、蔡元培、肖龙友、丁福保等名医大家均为之作序、题签,反响很大,与《中国医学大辞典》堪称当时医药典藉双璧。为编《中国药学大辞典》,他规定自己每天写两千字,白天出诊,晚上写书,有时一晚只睡5小时,足足写了4年,总计320万字。该书先后再版27次,出版者上海世界书局为此赚了很多钱。1936年世界书局又邀他编写《皇汉医学丛书》。说来有趣,为让陈存仁充分收集资料,世界书局预先支付一千元大洋,供他到日本购书,为此,陈氏成为“中医界同仁出国第一人”。1937年《皇汉医学丛书》在上海出版,所以无论怎么说,该书都应该是“沪上名医”陈存仁所编,12年后,他才到了香港。陈存仁还著有《中国药学大典》、《中国医学史》、《存仁医学丛书》等,这些才是来到香港以后的事了。在港期间,他行医之余仍勤奋写作。他在香港销路最大的《星岛晚报》上开辟了一个专栏“津津有味谈”,专门谈吃的学问及饮食疗法,提倡在汤菜中加些滋补中药,颇受讲究进补的粤籍人士的欢迎。这个专栏一写二十年,每日一篇,一年365天从未间断。陈氏不收一文稿酬,他希冀的是一种广告效应,名声很快在读者中传播开来,因此来到香港不久,诊务便打开了局面。
  陈存仁还是著名的藏书家,与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的编者)、裘吉生(《珍本医书集成》的编者)并称为“江南三大中医藏书家”。他早年便立志广藏医书,每天下午诊余,总要到旧书铺浏览选书,一年工夫竟买遍上海滩,几乎再也买不到未备之书了。1930年打道北京,专程到琉璃厂购书,自谓“等于瘾君子到了云南(大烟产地)”,爱书之情跃然纸上。行前他将自己的藏书编成书目,找到琉璃厂最大一家书店富晋书社,与掌柜交涉,递上自己的藏书目录,然后交待:“凡是目录中没有的,我一律都要买。”气魄可谓大矣。3天工夫,富晋书社掌柜跑遍琉璃厂各家书店,将陈氏书目中未备之医籍全部收来,总共一千多种,其中竟有名医萧龙友寄卖的80多种罕稀之本。陈存仁心中大喜,悉数买下。书款6折优惠,总计花费银洋3150元。其时书店的伙计每月工资不过6元,清华大学教授月薪80多元,一个银洋可买鸡蛋100个,可见陈氏购书何等慷慨。国内买遍,国外再买。1936年后,陈存仁曾先后6次专程赴日本购书,总共收集到日本汉医著作四百余种。经过多年“朝收夕索,亲临拜访,曲意诚求”,共收集各种版本的医籍六千余种,还有三百多种与医药有关的全套报刊杂志,总计算来,近一千万卷,设立了私家图书馆,时人罕有其匹。
  陈存仁1985年移居美国,1990年突发脑溢血而病逝。




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十四):南海明珠何梦瑶

□ 李姝淳 刘小斌 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

  《医碥》,何梦瑶的代表作,是岭南医学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之一,1995年由邓铁涛教授等点校出版。

  在灿若繁星的医家中,岭南医家也照耀着中医历史的天空,其中最为璀璨的,应该是被誉为“粤东医界古今第一国手”的何梦瑶。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晚年自号研农,南海云津堡人,自幼聪颖,10岁能文,13岁工诗,参加童子试。长大后博学多通,不仅对文史、音律、算术、历法等有研究,而且精于学医,日喜诵岐黄家言,认为“医虽小道,亦道也”。
  何梦瑶29岁时,经学家惠士奇督学广东,对何梦瑶甚为器重,收其为“入室弟子,亲受其业”,得到名师指导,何梦瑶的学业自然大有长进。3年后,惠士奇为大学使再次督学南粤,考举优行,特免何梦瑶检试,并赞誉其为“南海明珠”。
  雍正庚戌年,何梦瑶得中进士,官历广西义宁、阳朔、岑溪、思恩县宰,奉天辽阳州牧。何梦瑶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常“贫不能具舟车”,但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治病救人,他不仅仅像张仲景那样坐堂治病,而且还经常行走于民间,“风益烟江,霜轮沙碛”,为百姓治病。当时思恩县曾疠疫流行,他广施方药,疗效显著,饮者辄起,受惠者甚多。
  《景岳全书》清代3次在广东刊印,对岭南医学发展影响甚大,但是张景岳属于温补学派的医家,倡“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和肾命学说,使得湿热的岭南地区出现了滥用温补辛热药物的偏向。何梦瑶深明这种用药偏颇之害,因此他以《政治准绳》为蓝本,编成了一本针砭时弊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医学普及读物——《医碥》,共7卷,以杂病证治为主要内容。何梦瑶在《医碥》的自序中说道:“方今《景岳全书》盛行,桂、附之烈,等于昆冈,子作焦头烂额客数矣。人咸谓子非医病,实医医。是书出,其时医之药石欤。碥当作砭。”何梦瑶这段话说得很清楚,由于《景岳全书》盛行,有的人滥用桂附,我写《医碥》这部书的目的,在于纠正这种偏向。“碥”,也可以当“砭”解释,即针砭时弊的意思,纠正这种偏向。该书反映了何梦瑶对学术论争的公允态度。同时,他对当时盛行的“不问何证,概从温补”之说很反感。他认为这是以偏纠偏,恰似“惩溺而群趋火坑”,是不足取的。因此,他在《医碥》这个书名上,有意用了一个“碥”字,既把它作为初学医者的阶梯,又使它含有对时医痛下砭石的意思。
  何梦瑶热心医学教育,一生著述颇丰。1918年两广图书馆汇集何氏6部医著为《医方全书》共12册,第1至7册内科《医碥》,第8册《幼科良方》,第9册《妇科良方》、《追痨仙方》,第10册《痘疹良方》,第11至12册《神效脚气方》。全书首有两广图书馆主人序言:“何公报之为粤东医界古今第一国手,其所著医书,悉根据南方之地势,南方人之体质,调剂与北方不同,立方与北带亦异,故南带之人民效用其方法,无不百发百中,服其剂无不奏效如神。”可见近代岭南医界特别推崇何氏医学。
  何梦瑶认为“富贵利达,朝荣夕萎;而著述行世,可以不朽。”加之多年的仕途让他看到太多的黑暗面,有太多的失望。于是,在他58岁时弃官自辽阳回到岭南,“悬壶自给”,“以医终老”,享年72岁高寿。
  何梦瑶对岭南医学文化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广东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医学家,在鸟瞰广州市的越秀山顶镇海楼广州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着他的肖像及《医碥》木刻本,供后人瞻仰。国家卫生部也把何梦瑶《医碥》列为第二批重点校勘整理中医古籍,1995年已由邓铁涛等点校,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何梦瑶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在南海边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指引着后来者。




广兴堂国医馆—— 中医文化的传播者

□ 施仁潮 本报记者

  中医药学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祛病保健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引发了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去体验中医药祛病保健的魅力,从而使中医药的防病治病有更扎实、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杭州,广兴堂国医馆借助于百年古宅,陈列着研钵、药铡、古医书,加上名医把脉,药香醉人,让中外游客与众多病人在这里真切地体验到国粹精华。
  这是一座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宅。宅院坐北朝南,占地2500平方米,东院四进,西院三进,二层木结构,带有后花园。布局紧凑有序,装饰朴实,雕刻精致而不繁缛。两年前,杭州市政府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古宅修缮后作为国医馆,交由杭州市中医院管理。
  杭州市中医院前身为广兴联合中医院,建于1952年,由名医叶熙春、史沛棠、张硕甫、潘泽候、杨继荪等创办,是当时华东地区首家中医院,设中医内科、妇科、针灸、骨伤等科室,并有病床24张,当时曾引起医药界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国医馆前加上了“广兴”两字,对于了解杭州历史,知晓杭州市中医院变迁史的广大群众来说,无疑具有很好的纪念意义。
  国医馆以“传承中医文化,体验国粹精华”为宗旨,努力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疗服务和旅游服务结合起来。馆内设立了述忠堂陈列区、候诊区、诊室、名中医走廊、养慎居保健茶室、和风堂中药配药区等区块,建立了杭州中医文化博览园,展示着杭州千年医药文化。
  馆内装饰得古色古香,墙面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自桐君、葛洪以来的杭州中医药发展史,陈列着杭州历代名医图片、古今中医典籍、名人处方墨宝及经络循行图等许多与中医中药历史演变相关的藏品,配以中、英、日、韩文字说明。藏品中,除了医院保留下来的中医药器具,还有许多来自热心市民的捐赠与收藏,有药箱、研钵、戥秤等,其中不乏极具收藏价值的处方与医书。
  养慎居为广大游客和病人在游览观赏和接受诊治后,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养生服务。人们可以在保健茶室喝一杯地道的保健茶,尝一盅味美质纯的保健炖品;也可到保健推拿区,让推拿师为您推拿揉捏一番,扫除身上的困倦疲乏。
  顺着幽静的长廊,即来到和风堂。这里重现了旧时药房的撮药场景,并有精品柜台,展示、出售各类珍贵药材。人们还可以让名老中医搭脉看舌,问诊处方,配一服调补药。
  国医馆里聚集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名中医,他们以“国医讲堂”的形式,切磋医技,交流体会,探讨中医药的发展,同时向都市人传播国医文化,宣讲中医药保健知识,让广大市民能更多地了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更好地用中医药来防病治病。诸如“学做药膳”、“教您识草药”等专题,在市民中引发了学习、体验中医药的热潮。
  广兴堂国医馆管委会詹强主任欣喜地告诉记者,创办近两年来,已经接待了5万余名就诊病人,并有近万名国内外人士前来参观访问,荣获2006年度杭州发展文化产业先进单位、2006年度杭州最佳国际旅游访问点等多项荣誉。詹主任表示,要以挖掘、整合、传播中医文化精髓为己任,孜孜不倦,努力向世人证明,即便遭受多方苛责与诋誉,中医药这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科学,终将扎根于大众,造福于人民。





性与健康

女人要做婚姻的保健师

  以往人们总认为,女人容忍度高。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有独立人格和经济基础的女性白领,她们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婚姻状态。调查显示,越是文化水平高的女性,越要求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如果由于你的忽视,错过了与爱人经营感情的极佳时期,就可能导致婚姻裂痕越来越大。只有不放过婚姻的细小裂痕,随时了解和关注你的配偶,就能更好地经营好婚姻。
  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一般引起婚姻“亮红灯”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原因:婚外情(性)、家庭暴力、性生活不和谐、同性恋、分居等。其中导致离婚首要原因就是婚外情,几乎占到离婚原因的40%~50%。
  1.一般来说,如果女性收入高于丈夫收入1倍以上,离婚率非常高。
  大多数女强人是没有办法经营好一个家庭的。在社会中,人们一般认为女人就应该是贤妻良母,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如果女人的事业比男人强,薪水比男人高很多,这样无形中容易伤害到男人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也是男性首先提出离婚。
  建议:即使女人在事业上再成功,在家最好不要向丈夫炫耀你成功的喜悦,尽量不给丈夫压力。
  2.关注丈夫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在他进入人生的分水岭之时。
  一般男性在40岁达到事业的顶峰,此时的男人多会产生恐慌心理,惟恐年轻人对他存在威胁。所以,40岁的男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危机感和压力,此时,他最需要倾诉和理解。如果此时夫妻沟通不畅,就会产生矛盾,比如男性有可能发生婚外情,以获得被崇拜的光环来驱赶心中的恐惧。
  建议:人生到了40岁,其实维系婚姻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亲情、恩情等等,女人在这个时候更应与丈夫一起面对外界的压力,给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3.懂得调节生活情趣。
  人原本就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有很多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夫妻都有一种感觉,认为生活太平静,没有激情,没有生活情趣,对常规的生活有些厌倦。
  建议:在家庭生活中,女性要学会调节生活情趣,比如家具的摆设、窗帘色彩的变化、装饰品的摆设等等,家居生活不定期的变化能让男人对生活更加积极。这里要说的是,女性嫌弃男人的外表要比男人嫌弃女人的外表要少得多,所以,女性改变穿着打扮也可以让伴侣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4.性生活的和谐至关重要。
  时下,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男人工作压力大,很多30多岁的男性都感觉每天工作很累,在性方面只是马马虎虎应付女方。而女方压力大的时候,则更需要身体上的亲密接触,这就会产生落差。
  建议:性生活不和谐,最好是去医院看医生,尽早进行治疗。在性生活上,夫妻之间应多沟通。(任 民)




10大催情食物创造“性福”

  1 .生蚝
  滑溜的生蚝带来微妙口感,其所含高浓度成分的锌,已被证实对制造男性荷尔蒙Testosterone极有帮助,名副其实愈吃愈“男人”。
  2.鱼子酱
  被视为催情食物已几个世纪的鲟鱼鱼卵——鱼子酱,其屹立不倒的地位绝对跟希腊神话有莫大关联,其所含的47种维他命和矿物质对人体更是非常有益。
  3.朱古力
  愈纯正的朱古力所含的可可粉成分愈高,而可可粉含咖啡因,咖啡因有醒脑醒神效用之余,其抗抑郁功效产生如服食兴奋剂的“副作用”,增加人体对性的刺激度。而且朱古力含Phenylethylamine,此物质跟安非他命相似,能令脑部释放像堕入爱河时所产生的陶醉感觉。
  4.红酒
  其实酒精是一种令人体生理在初期进入兴奋、后期造成抑制的抑制剂,连性器官都抑制了,故只宜浅尝,喝多了令做爱表现欠佳。适可而止的话,酒精是上佳的催情物,它具缓减紧张和忧虑之效。
  对红酒情有独钟的专家说:“红酒予人神秘感觉,其味道会因外在因素而变化,味道可以变得很复杂,跟爱侣吃饭时最适合饮用,但不用喝太多,两杯到肚就可以很放松,最重要是用大酒杯盛酒,只要轻轻摇晃,酒香便会四溢出来,即使酒不醉人,人亦会自醉,气氛顿时变得非常浪漫。”
  5.大蒜
  大蒜拥有宛如烈火般的本质已是一种性征,该注意的是蒜头不宜用于容易愤怒或热性人士身上,其迅速解毒的特性,可能会超过身体所能负荷的程度。
  6.木瓜
  木瓜催情在于由心理诱发生理之催情联想,其外表不难令人联想起女性丰满的胴体。
  7.印度咖哩
  香料是天然催情剂:胡妥具令人陶醉之效;辣椒刺激身体气血循环;芥末刺激性腺等等。要一口尽尝催情香料,印度咖哩乃首选,其成分包括黄姜粉、胡妥、芥末、红椒、豆蔻、丁香、肉桂、茴香等十多种香料,催情度最浓。
  8.辣椒
  吃辣会使人浑身冒汗,嘴巴更像着了火似的,两唇在半张半合散热间,伸出发麻了的舌头轻轻晃动,极尽挑逗之意。
  9.番茄
  番茄原产于墨西哥,探险家于1523年带返欧洲,因当时的番茄为黄色,故意大利人称之为“金苹果”。当时有人认为番茄有强烈催情作用,甚至假设夏娃在伊甸园给亚当吃的禁果其实是番茄。美国人早年更一直视番茄为催情剂,禁止传教士使用。
  10 .核桃
  核桃具补肾之效,从中医角度而言,肾主宰性功能。(崔 菁)

2010年2月22日星期一

自律神经失调

自律神经失调/简易的穴道刺激/鼻渊
2006-11-18 19:46:57 来自: 致
互根不劳.无滞无咎.上疏玉枕,下通手阳明痞

自律神经失调为万病之源

  自律神经并不为我们本身意志所操控,而是自动地调节消化或血液循环、呼吸、排泄等全身功能的神经。自律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借这两种神经的相互抗衡,相互谐调,而达到全身机能的平衡。具体地说,交感神经紧张时,可促进心脏跳动,而使脉搏速度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相反地,交感神经受抑制,副交感神经紧张时,心脏跳动变缓、脉搏减少、血管扩张、血液循环不佳、血压降低。我们在饭后,唾液、胃液的分泌会自然活泼,胃的消化活动旺盛,因为神经会适应不同的状况,有效驱动各器官正常运行。

  那么,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失调时,又会如何呢?

  受这些神经支配的心脏、胃、肠、血管及其他器官的活动,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我们的身体便会出现各种症状。我们所谓的自律神经失调症,就是指这些情况。

  全身器官都布满了自律神经。若一混乱,体内便会出现各种症状。以下,就体内各不同部位与自律神经失调症有关连的症状,做一探讨。

  ①全身的症状:倦怠感、疲劳感、发热、肥胖、消瘦、手脚发冷等。

  ②精神方面的症状:不安、紧张、焦虑、丧失意识、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③肌肉或神经方面的症状:头重、头痛、肩膀酸痛、腰痛、手脚发麻等。

  ④循环器官方面的症状:心悸、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律、手脚发冷、高血压、浮肿等。

  ⑤呼吸器官方面的症状:气喘、咳嗽、打嗝等。

  ⑥胃肠方面的症状:食欲不振、腹痛、下痢、便秘、胃有重压等(自律神经失调也易引起胃溃疡)。

  ⑦皮肤方面的症状:多汗症、无汗症、特应性皮肤炎、圆形脱发等。

  ⑧泌尿、生殖器方面的症状:尿频、夜尿、阳萎、生理不顺、更年期障碍等。

  ⑨耳、鼻、口方面的症状:目眩、耳鸣、神经性鼻炎、流鼻血、唾液分泌异常等。

  以上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症状,只是概略提一下,若一一列举,则有很多很多。

  “身心症”也是和自律神经失调大有关系的疾病。身心症会危及全身。例如,最近常成为话题的过敏性肠胃综合症、眼睛疲劳、心脏神经症等,都是典型的身心症。

  总之,被冠上“现代病”的疾病中,大半都和这种自律神经失调或多或少有关连。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2007-04-15 21:36:28 致 简易的穴道刺激

  首先,先从代表性的穴道刺激法开始介绍。
  ★指压

  在家庭中进行的穴道刺激中,使用普遍的是指压。指压最主要是利用施力容易的大拇指,或食指、中指。利用指腹部分按压是其诀窍。因为这样,可加重压力,而且长时间按压也不致疲倦。

  因慢性病等因素而导致身体衰弱时,一般仅予以轻压,这称为“补法”,即补充能量,是促进器官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刺激法。神经亢奋、有强痛时,则予以重压,这称为“泻法”,此乃抑制过高能量的刺激法。虽然统称“指压”,实际操作时,应视疾病、症状而有不同指法。压的时间是每压3-5秒,休息2-3秒,再压3-5秒,每一部位重复3-5次。注意指压时要配合独特的呼吸法,基本要领是:指压时呼气,停压时吸气。

  ★按摩

  认为按摩是一种搓揉身体的刺激方法的人也许很多。可是,真正的按摩,五指并用,有“捶”、“搓”、“揉”、“压”等各种按摩法。其中,所谓“压”的手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指压。

  一般来说,捶或用力压的是泻法,应用于神经痛等疼痛厉害时使用。轻轻搓、揉等是补法,用于手脚发麻等,按摩时间为5-15分钟以内。

  ★灸术

  灸术,是利用艾草给予皮肤热刺激。基本上,灸术是种补法,自古以来便被应用于慢性病的治疗上。

  在家中进行灸术时,首先在手掌中放置艾草,并将它捻成细长状。然后在其尖端部分,2-3厘米处摘下,制成大约是米粒一半大小的金字塔形灸。

  以少许的水弄湿皮肤,在穴道上放置上述的灸。如此艾草才容易立起来。然后点燃线香,引燃艾草,在感到“热”时更换新的艾草。若没有特殊状况,一个穴道上用上述的灸进行三“状”到五“状”的治疗(烧完一次艾草,称一“状”)。此法是在发热之后拿掉艾草,故称为“知热灸”。

  由于灸发热后,会留下痕迹,所以有许多人不喜欢。如果这样,可使用“间接灸(温灸)”。此法是在皮肤上放置大蒜、姜、盐、味精等,再在其上燃烧艾草。依使用材料之不同,可称为蒜灸、姜灸、盐灸等等。

  这种热刺激十分缓和,不会有留下痕迹之虞。市面上已有卖间接灸的商品,所以可利用这些商品。

  最简单的灸疗法是线香灸。准备一根线香,点上火,将线香头靠近穴道,一感到热,便撤离。一个穴道反复5-10次。

> 删除 2007-04-22 19:25:51 致 鼻 渊(含急、慢性鼻窦炎)

鼻渊是指以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流臭秽浊涕,长湿不干,涓涓如水泉,既可由鼻前孔流出,也可从鼻后腔流人咽部,经口而出为特征的病证。古称“脑漏”、“脑砂”、“脑崩”、“脑渊”。


内疗辨治
实 证
风寒伏郁型鼻渊
[病因] 多是外感风寒以后,寒邪在表久不解而邪气入肺,肺开窍于鼻,肺寒则津液不收,寒则气逆,津失输布,故而鼻塞流清涕,稀薄如水。日久不解则化热,甚则转为黄脓臭涕。
[症状] 以初起鼻塞流清涕,数日后转为浊涕或白或黄为证候特征。或伴有头痛头胀,其痛胀遇寒更甚,舌苔白或黄,脉浮紧或数。
[治法] 疏散风寒,宣肺通窍。
[主方] 苍耳子散加味。(索取此方)


肺经风热型鼻渊
[病因] 多由风热外邪袭表,肺失宣利,肺气通于鼻,肺经风热上乘,热毒壅盛,熏蒸鼻窍,故而鼻流浊涕或腥臭脓涕。
[症状] 以眉额和眼眶下压痛,鼻流浊涕或黄脓涕,腥臭气秽,粘稠不易擤出为证候特征。伴有鼻塞不通,嗅觉不灵,头昏脑胀,发热重而恶寒轻,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主方] 银翘辛夷汤加味。(索取此方)


胆腑郁热型鼻渊
[病因] 多由外感风寒郁久不解,化热内传少阳,或感风热怫郁不除,或因平素喜嗜辛辣,从阳化火等遂致足少阳胆经郁热、胆热上升,熏蒸清窍,则鼻流浊涕。
[症状] 以鼻流黄浊臭涕,粘滞不畅,两侧头痛而胀,口苦咽干,胸胁苦满为证候特征。伴有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食,舌苔薄黄,脉弦而数。
[治法] 清泄胆腑郁热。
[主方] 取渊汤加味。(索取此方)


脾胃湿热型鼻渊
[病因] 多由平素过食辛辣,酒醴肥甘,脾胃湿热内生;或因外感六淫之邪,化热人里,与中焦之湿相结合,湿热蕴阻蒸腾,循经上熏鼻窍,故产生鼻流黄臭浊涕,鼻頞胀痛。
[症状] 以鼻流黄浊臭涕,如脓如髓,淋沥不断,鼻頞胀痛,身重体倦,饮食不香为证候特征。伴有嗳气呕恶,口甜或口臭,午后发热,舌苔黄厚腻,脉象滑数有力。
[治法] 清化湿热。
[主方] 星夏汤加味。(索取此方)


虚 证
肺气虚寒型鼻渊
[病因] 多由肺气虚弱之体,或肺气虚,感受风寒之邪诱发而得;或由急性实证渗流日久,外邪已去,漏泄过多,肺气大伤,转变而来。肺气虚寒,虚衰之阳气不能上透于鼻窍与脑。
[症状] 以清涕长流不止,不臭而腥,鼻痒,易患感冒为证候特征。伴有头晕目眩,精神疲乏,嗅觉减退,舌淡苔薄白,脉无力。
[治法] 温补肺气。
[主方] 温肺止流丹加味。(索取此方)


肾阴亏虚型鼻渊
[病因] 多由鼻渊之实证,病程迁延,长久不愈,浊涕长流,阴液暗耗,金水不能相生,终致肾阴亏损所致。
[症状] 以鼻流浊涕,无腥臭味,夜间盗汗,腰膝酸软,手足心热为证候特征。伴有头晕耳鸣,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 滋补肾阴,佐降虚火。
[主方] 六味地黄丸加味。(索取此方)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鼻内常流青黄浊涕,挟有腥味,病名“鼻渊”,俗称“脑漏”。内因胆经之热上移,外因风寒凝郁而成,用苍耳子汤送服奇授藿香丸(索取此方),或用辛夷荆芥散。本证日久,亦能致虚,当斟补气,不可一味辛散。


防治宜忌
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防止有害气体吸人,保持空气湿润。适当休息,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以免诱发或加重鼻渊。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加强营养,多饮开水,保持二便通畅。时常清洁鼻腔,去除积留的涕液,可做低头、侧头运动,以利窦内液体排出。


> 删除 2008-04-15 21:24:22 致 地黄属玄参科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一味中药,产量大,质量佳。明朝年间的河南武涉、泌阳、温县一带称为“怀庆府”,因而,这一带所栽培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历史上称为“四大怀药”。李时珍谓“今人惟以怀地黄为上”。怀地黄喜生长在肥沃的沙质土壤中。每年初春栽种,秋季根长成挖出,除去芦头和须根,洗净,称“鲜地黄”。形似白薯,外皮橘黄色,平滑,断面菊花心。

传统的炮制方法有三:将鲜地黄放在火坑上缓缓焙至八成干,变灰黑色,柔软成团,称干地黄,习称生地。生地——凉血清热,又能活血散血。
取干地黄同黄酒或少浸泡,蒸至酒或水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然后切片晒干,通称熟地黄。
取干地黄片炒至发泡鼓起,称生地炭。
地黄可以做成药膳,生地黄粥。清肝,凉血,明目,还有地黄治伤之说。《神农本草经》始称:“地黄,疗折跌绝经。”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生地治堕坠踠折。”“能消瘀血。”

传说古时一人过桥坠马,右臂脱臼,当即昏迷不知痛苦,左右急召医者,乃以药封肿胀处,过了一夜, 早晨疼痛已止。其药正是生地所熬之膏。由此可见,古人以生地用于骨伤已有较长历史。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写了一首有关地黄的诗: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诗中描写的是灾荒之年断炊的农民,采挖地黄卖给富人喂马以度荒。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cervical vertebra



cervical vertebra
--------------------------------------------------------------------------------


Spinal column, lateral and posterior views
--------------------------------------------------------------------------------


Atlas (C1), Gray's Anatomy (1918 ed.)
--------------------------------------------------------------------------------


Axis (C2), Gray's Anatomy (1918)
--------------------------------------------------------------------------------


Typical cervical vertebra (C3-C6), Gray's Anatomy (1918)
--------------------------------------------------------------------------------


Typical cervical vertebra (side view), Gray's Anatomy (1918)
--------------------------------------------------------------------------------


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 Gray's Anatomy (1918)
--------------------------------------------------------------------------------

Any of the vertebra in the cervical (neck) region of the spinal column. The cervical vertebra are the smallest vertebra in the spine, reflective of the fact that they support the least load.

In humans, and almost all other mammals, there are seven cervical vertebra, which are labeled C1 to C7. Anatomists divide them into two regions: the upper cervical region (C1 and C2), and the lower cervical region (C3 through C7). Three cervical vertebra have a unique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have been given special names. C1 is called the atlas, C2 the axis, and C7 the vertebra prominens.

Only the cervical vertebrae have three openings or foramina – the vertebral foramina and two transverse foramina.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the vertebrae C2 to C6 is a projection known as the bifid spinous process. C7 has a prominent nonbifid spinous process that can be felt at the base of the neck.





Atlas (C1)

The atlas, or first cervical vertebra, is so named because it supports the globe of the skull. Its appearanc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spinal vertebrae. Most notably it has no body or spinous process, but instead consists of a ring of bone made up of two lateral masses joined at the front and back by the anterior arch and the posterior arch.


Axis (C2)

The axis is the second cervical vertebra. Its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is a blunt tooth-like process, called the dens (Latin for "tooth") or odontoid process, which projects upward. The dens provides a kind of pivot and collar allowing the head and atlas to rotate around the dens.


Typical cervical vertebra

Note: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is adapted from Gray's Anatomy, 1918 ed.

The body is small, and broader from side to side than from front to back.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urfaces are flattened and of equal depth; the former is placed on a lower level than the latter, and its inner border extends downward, so as to overlap the upper and forepart of the vertebra below. The upper surface is concave transversely, and presents a projecting lip on either side; the lower surface is concave from front to back, convex from side to side, and presents laterally shallow concavities which receive the corresponding projecting lips of the subjacent vertebra. The pedicles are directed lateralward and backward, and are attached to the body midway between its upper and lower borders, so that the superior vertebral notch is as deep as the inferior, but it is, at the same time, narrower. The laminae are narrow, and thinner above than below; the vertebral foramen is large, and of a triangular form. The spinous process is short and bifid, the two divisions being often of unequal size.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es on either side are fused to form an articular pillar, which projects lateralward from the junction of the pedicle and lamina. The articular facets are flat and of an oval form: the superior look backward, upward, and slightly medialward: the inferior forward, downward, and slightly lateralward. The transverse processes are each pierced by the foramen transversarium, which, in the upper six vertebrae, gives passage to the vertebral artery and vein and a plexus of sympathetic nerves. Each process consists of an anterior and a posterior part. The anterior portion is the homologue of the rib in the thoracic region, and is therefore named the costal process or costal element: it arises from the side of the body, is directed lateralward in front of the foramen, and ends in a tubercle, the anterior tubercle. The posterior part, the true transverse process, springs from the vertebral arch behind the foramen, and is directed forward and lateralward; it ends in a flattened vertical tubercle, the posterior tubercle. These two parts are joined, outside the foramen, by a bar of bone which exhibits a deep sulcus on its upper surface for the passage of the corresponding spinal nerve.


Vertebra prominens (C7)

Note: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is adapted from Gray's Anatomy, 1918 ed.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C7 vertebra is a long and prominent spinous process. This process is thick, nearly horizontal, not bifurcated, but terminating in a tubercle to which the lower end of the ligamentum nuchae is attached. The transverse processes are of considerable size, their posterior roots are large and prominent, while the anterior are small and faintly marked; the upper surface of each has usually a shallow sulcus for the eighth spinal nerve, and its extremity seldom presents more than a trace of bifurcation. The foramen transversarium may be as large as that in the other cervical vertebrae, but is generally smaller on one or both sides; occasionally it is double, sometimes it is absent. On the left side it occasionally gives passage to the vertebral artery; more frequently the vertebral vein traverses it on both sides; but the usual arrangement is for both artery and vein to pass in front of the transverse process, and not through the foramen. Sometimes the anterior root of the transverse process attains a large size and exists as a separate bone, which is known as a cervical rib.


Cervical vertebra in other animals

All mammals, however long or short their necks may be, have seven cervical vertebrae, except for manatees and two-toed sloths, each of which have six, and three-toed sloths, which have nine. The variation in number is much greater among mammals in the case of the vertebrae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spinal column. And across all types of vertebrates, there is much variety with regard to both the number and structure of the vertebrae.

颈椎病的四种类型

颈椎病的四种类型
  颈椎病大体可以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四种类型。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
  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 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如颈部股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
  颈型颈椎病症状,以颈部本能、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 异常。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此型颈椎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诉头部转动时发 生奇异的响声。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侧,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下中最常见的一型,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
  顾名思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颈椎间盘及骨刺向颈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脊神经根的结果,尤以下部颈椎即第4至7颈椎段最多见。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其症状表现:
  (1)根性痛 疼痛为神经根型颈椎的主要症状。其性质呈钻痛或刀割样痛,也可以是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也可以向不同部位放射,如头、耳后或眼窝后部、肩、臂、前胸乃至手指,多局限于一侧。当咳嗽、喷嚏、或上肢伸展以及颈部过屈、过伸时均可诱发或加剧疼痛。部分患者患侧手指指端有麻木感。夜间症状加重,常影响睡眠。
  (2)肌力减弱 部分病人由于运动神经受损而引起上肢肌肉萎缩无力,手部活动不灵,持物不得力容易脱落。
  (3)颈部僵直 棘突、棘旁或肩胛骨有压痛。神经根牵拉试验、压头试验为阳性。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颈部、肩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 总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体征是多种多样的。急性期部分病人颈肩部,颈部因疼痛而活动受到限制;慢性期受累关节移位,病人常有不同程度活动障碍,颈部后伸活动亦常受限制。少数病人可出现上肢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或苍白色。着凉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的发病率较低,居于其他各型颈椎病之后。
  此型颈椎病是由于经椎管狭窄,使颈髓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颈椎椎管为颈椎各锥孔相连所构成的管状孔道,而精髓则位于其中。
  椎管可由于本身发育不良而造成椎管狭窄,也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继发颈椎骨质增生。萎缩的椎间盘向椎管膨出部分与椎体后缘的骨刺从椎管的前方压迫脊髓,又由于颈椎退变后不稳定,黄韧带代偿性增生肥厚,可从经椎管后方压迫脊髓。 颈髓居于椎管孔道中而受到椎体的影响,处于"身不由己"的态。
  颈椎做屈伸活动时,颈椎也随之上下移动;颈椎前屈时,精髓即受到牵拉应力而变细 前移;颈椎后伸时,精髓随之变粗,变短,贴向椎管后方。这样动荡不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摩擦损伤而引起颈椎病。 根据颈髓受损的部位,程度及临床表现可将脊髓型颈椎病分为中央型,椎体束型,横贯型三种类型。
  (1)中央型 又称"上肢型",为脊髓的前角和后角细胞受损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以前角运动细胞受损者多见。也由于动脉受压或遭受刺激所致,一侧受压表现为一侧病状,双侧受压表现为双侧症状,患者感觉上肢麻木,乏力,手指伸屈活动不能自如。有的患者手部骨间肌及鱼际肌萎缩,受累肌肉的肌张力及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2)锥体束型 由于中央型颈椎病病变加重,使脊髓的椎体束受到压迫和损伤。其主要症状为缓慢的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和乏力,走路飘飘然,像踩在棉花上,步态不稳,易跌跤。发病初期,常呈间歇性症状,每天走路过多或劳累后出现。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症可逐渐加重并转为持续性。上述病状多为双侧下肢,单侧较少见。
  (3)横贯型锥体束病变继续向周围扩展,位于颈椎前,侧所部的脊髓丘脑束受损。患者表现为胸部以下感觉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我们在前面已谈到颈椎是活动量最大的脊柱节段,因而易产生劳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损伤的积累而发生颈椎退行性变,尤其是4-5,5-6颈椎段是个多事的椎段。
  由于颈椎退变包括向后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方滑脱,都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基底动脉在正常情况下,左侧和右侧的椎动脉能互相调节血流量,以应付颈椎活动造成的压迫,使血流正常供应给脑组织。
  例如,当头向左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脉发生扭曲或扭曲加大而使管腔变窄,血流量减少,这是右侧椎动脉即自动调节,以代偿性的血流量增加而弥补之,不致造成脑组织缺血。
  如果又侧椎动脉由于僵化或受骨刺的压迫和刺激引起管腔狭窄时,成了"泥菩萨过河---自生难保"了,那些代偿性增加血流量呢?因此,导致基底动脉缺血的一系列表现,产生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患者中约70%有椎动脉受累。50岁以上头晕,头痛者。50%以上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累有关。
  在临床上易有"颈椎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症"等诊断,又称为"颈性偏头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最常见的是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等。 头痛 头痛由于枕大神经病变。常呈发作性疼痛,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乃至更长,偶尔也可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疼痛的性质各人的情况不一样。一般称跳痛(搏动性痛)或灼热痛,而且局限于一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同时伴有酸,胀等异常感觉。疼痛多于早晨起床后,转动头颈部或乘车颠簸时发生或加剧。少数患者呈现疼痛过敏,触及患不透皮时疼痛难忍,甚至触碰头发时即感剧痛,十分苦恼。 疼痛发作时,常起自颈部,迅速扩展至耳后及枕顶部,或向眼眶区和鼻根部发射。 有的患者在发作前有先兆,如出现"眼前发黑","闪光"等视觉症状。疼痛剧烈时常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以慢性四肢瘫痪为特征.如骨刺发生于颈椎体后方中央部分,或骨关节移位,则主要是脊髓受压或脊髓前动脉受压.亦可有神经根同时受压的混合表现.
临床表现:
早期双侧可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颤抖,行走困难,继而双侧上肢发麻,握力减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症状加重时,可有便秘,排尿困难,与尿潴留可尿失禁症状,可卧床不起,也可并发头昏,眼花,吞咽困难,面部出汗异常等交感神经症状.
康复治疗与转归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目前主要是用中医辨症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著名的中医专家邓铁涛说:“中医的先进就是在不损伤任何机体的情况下,通过调理就可以治好疾病.”西药是通过动物试验用上人体,而中医的经方,验方则是人们的祖先经过几百年或上千年在人体的反复验证得出的经验,治好后不复发的,用中医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至所以社会上有人说颈椎病治不好,是他们对中医对中医对慢性病,病毒性病有很好的疗效不了解,通过一个时间,人们就会通过实践有所了解的.中医的真正伟大才会被理解和重新评价.只有你给我提供最详细的病史,我才能根据你的个人情况,专门给你一个人治定一个更好的治疗方案,中医对本病很好的疗效,关键 是选 对大夫用对药.
虽说对伴有钙化,腰椎管狭窄 者没效,但不破坏人体的正常机能,还有再治疗的机会,手术一旦失败连纠正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保手治疗无效的情况才不得己手术的.
本病用上药正确的情况下可以康复的.但本病是不能按摩的,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对会加重病情的.
如再发展下去有瘫的可能性很大.
注意:本病是不适宜按摩 的.
本病的最佳治疗时期是在没有钙化前用中药是可以治好的.